首页 -> 2008年第2期
浅谈网络小说的负面效应
作者:杨 燕
一、网络小说的价值取向严重冲击着社会价值标准
网络小说的大部分写手和读者是现代社会中的都市白领或技术人员。他们出生于70年代或80年代,在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影响下,他们更注重个人需求的满足,更加以个人为中心。大部分网络小说在价值取向上十分相似。在这里,很少见到严肃、沉重的主题,很少见到社会性的责任意识,甚至很少有认认真真的爱情。网络的隐匿化和网络小说编审制度的缺失使网络写手在写作时无所顾忌,他们毫不掩饰自己对金钱、权利、美色等等物质的追求,借主人公的奇遇实现自己和大多数读者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美梦。在近乎自恋和意淫的情绪中享受人生的快乐。许多网络小说被称为“YY(意淫)小说”,这个称呼十分贴切地表现了网络小说的内容。
网络文学使人们被道德和社会规范约束的欲望宣泄了、实现了。网络的自由无羁使作者沉浸于本真的表达,网络小说的主人公往往就像是读者的代言。这种叙述实现了小说人物和读者道德视角上的统一,主人公就像是读者中的普通一员,既不比你懂得更多,也不比你道德高尚。这样确实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但是,文学作品仅仅媚俗而缺乏严肃的主题和社会性的责任感,只会导致整个阅读群体价值取向的趋低化。读者认同小说主人公及其生活欲望时,事实上是为自己的生活欲望喝彩。在那认同的一瞬间,读者本能希望主人公得到他所欲求的一切。读者不自觉的心态逻辑大略是这样的:这个人很像我。因此,我希望他得到他想得到的一切。
网络读者放弃了对终极价值的信任和追求,而改为对随意而为、游戏化的人生姿态和情绪的认同和模仿。不管是作者还是读者,心态都越来越浮躁。
也许有人认为网络小说仅为了娱乐,并不是教化。不足以对人们产生思想上的影响。事实远非如此。任何一种信息(即便是新闻)都包含是与非、善于恶、美与丑、进步与落后的价值取向,它在客观上起着形成和维护社会规范和价值体系的作用。美国的电影艺术大师罗伯特·麦基认为:没有一个故事是单纯的,所有言之有物的故事都表达了一个思想,只是这一思想掩盖在娱乐的面纱之下而已。而娱乐能使受众全神贯注投入情感体验。故事的说服力是那样的强大,即使我们发现它在道德上令人反感,我们也可能会相信它的意义。网络小说消解严肃和崇高,颠覆神圣,嘲弄深度,津津乐道于追求自我中心的欲望,这对整个阅读群体的影响绝不亚于意图明显的教化,甚至比教化更加危险,因为它将思想隐藏在诱惑人心的故事里面,它的影响是隐性的,不能引起人们足够的警觉,所以能够渗透得更深、更广。
二、网络小说娱乐至上导致文学创作媚俗风潮
随着网络小说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作为休闲娱乐工具,网络小说被纳入了商业化的轨道,网络小说与最初的非功利化越走越远。相当多的网络小说写手在作品公告、作品简介或每章更新的作品后面恳求读者“多砸月票”。读者的票数是小说人气的量化表现。网络写手追求点击率、收藏率和推荐率,因为这些越高意味着作者越有可能与文学网站签约甚至将作品出版。有的网络写手在作品内容简介里很直白地道出了写作的指导方针:“一切为读者,情节很轻松,结局很圆满”,“这本书是一本纯粹轻松的YY小说,充满了大量轻松和扮猪吃老虎的情节,思想淫荡而邪恶的人请进来,这里会满足你的各种需要”。
如果说最初的网络小说是出于自由表达的渴求,那么,网络小说发展至今,它的标新立异、突破道德禁忌已经完全是出于媚俗了。商业化了的网络小说在创作时,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吸引读者。所以我们不难解释为什么很多网络小说的内容充满“色情”和“暴力”。人主要有两种原始欲望,一为性欲,一为攻击欲。文学并不是不能表现这些,但是它必须对性欲和攻击欲加以道德化的处理,使其具有合法性,并发挥积极的社会作用。而网络小说则是以感观化的形式宣泄了原始欲望,直接表现赤裸裸的性与暴力。这主要是基于两点考虑。一是因为网络小说的主要功能是为现代都市快节奏生活的人们宣泄郁闷,赤裸裸的性与暴力能够直接给人强烈的感官刺激,让人血脉贲张。其次,网络小说的阅读不同于传统的“读书”,它是一种读“屏”,读者没有足够的耐心去体味含蓄的感情。为了博得点击率,网络写手近乎狂热地张扬“性”,小说中露骨的描写比比皆是。
一些较为优秀的网络作品为了吸引点击,也不惜安上一个语义暧昧的标题,如《和一个美女同事一起在电梯被困了一夜》,刻意强调“美女“、”一起“、”“一夜“等字眼。
网民的期待牵制着网络写手的创作兴趣和内容,网络写手的创作又顺应和刺激了网民的阅读期待,加深了网络小说的阅读期待和刻板印象。网络小说想要突破固有格局就更加困难了。这使得网络小说整体趋向于低俗化,而且越来越萎靡。
三、网络小说的泛滥具有明显的麻醉作用
由于阅读网络小说获得了补偿性或是娱乐性的快感,读者对网络小说的期待和依赖随着阅读时间的增加越来越强烈。很多读者在小说后面的留言帖里强烈要求作者赶快更新,有网络读者在给自己喜爱的作品的留言帖中写到:“大大,写得太好了,我每天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看你的更新。”这是很多网络读者的写照。他们满足于浅层次的感知,而拒绝深层次的思考。
他们把小说中人物的经历当作自己现实的代替物,在小说中获得了满足,就降低了改变现实的愿望。网络读者每天在阅读网络小说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降低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网络小说剥夺了读者作为清醒的旁观者的权利。他们过度沉溺于网络小说,不知不觉失去社会行动力。传播学者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把这种现象称为大众传播的“麻醉作用”。
网络小说作为新生事物,在给人们带来自由和快乐的同时,也带来许许多多的负面效应,该如何规范网络小说,尽量消除其负面效应,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没有约束的自由等于没有自由,只有一定的规范和约束,网络小说的发展才可能越来越好,才会更加持久。
参考文献:
[1]张浩文.效率原则与网络小说[J].小说评论,2005年5期:90~93
[2]唐余俊.从网络小说看网络文学基本特征[J].盐城工学院学报,2002年2期:54~58
[3][美]W·施拉姆、波特.《传播学概论》[M],新华出版社,1984
[4][美]罗伯特·麦基.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
杨燕,女,广东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通俗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