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浅议《荷花淀》之美

作者:陈志坚




  有如战地吹来一股拂面的清风,又如荷塘中开出一朵脱俗的荷花,孙犁作于1945年的《荷花淀》为我们带来一幅纯美的战地画卷,它被誉为散文诗式的纯美小说。它以清新明快的笔调,揭示了人物和生活的美,是孙犁小说表现美的极致的代表作。
  小说中的景致描写是战地的第一道拂面的清风。读过《荷花淀》,读者并不能清晰地还原出那几个水乡人物,对战斗的场面也没有深刻的印象,甚至整个故事都显得朦朦胧胧,似有若无,但谁都决不会忘记那无边无际的生长着茂密芦苇的白洋淀,尤其是那飘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的荷花淀。文章一开头,呈现在读者眼前的即是一幅恬静优美的水乡月光图:“月光的清辉照着她,……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的世界。水里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其实,作者的这段景物描写,并非仅仅是为了追求所谓的“诗意”。而是借景写人,借景传情。柔美洁白的水乡,凝聚着白洋淀人民的辛勤劳动,又传达出白洋淀人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平幸福的生活,是白洋淀儿女所创造的,也是由勇敢坚强的白洋淀儿女来保卫。这就突出了白洋淀人民自觉参加抗战的行为的正义性和必然性,使读者更加仇恨日寇的践踏,更加热爱白洋淀的儿女。
  本文的审美重点之二,是作者在精心描绘的纯美意境中显现的人的精神与品质之美。在那一片充满生机,充满活力,象征着人的美好追求和美好愿望的荷花荷叶组成的美丽坦荡的荷花淀,融入其中的人物便是这美景的灵魂。《荷花淀》写的是普通的人和普通的事,它通过对“几个妇女的简单的,一时一地的素描”(孙犁语)表现了根据地妇女至真至切的人情美。尽管她们有作为妻子的千种柔情,对丈夫的万般思念,但她们始终是深明大义通情达理的。作者在小说中掩盖了战争特性,淡化了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将社会人生中那种透明、纯净的自然形态呈现在读者面前,通过绝美的画面,把读者带入一种纯美的境界。
  小说中写了月下的白洋淀“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正午阳光下的白洋淀“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最后展现了“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的挺出来……”。在这样时断时续的描绘中,用蓬勃的充满生命力的美景暗示着抗战中根据地青年群众身上所体现出的民族精神。
  极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和动作描写,是本文的又一个审美阅读重点。在文章的开头描写水生嫂月下编席的一段文字中,作者用“雪地”“云彩”来比喻水生嫂编成的大片席子,通俗、鲜明,又能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在写夜晚湖上的景色时,作者抓住了“薄雾”“清风”“荷香”,寥寥几笔,就把读者带进了诗情画意的境界。用“藕断丝连”来写年轻妇女对丈夫的恋情,用“离开水皮”、“打跳的梭鱼”、“织布穿梭”、“缝衣透针”写她们摇船动作的飞快。这些文字,朴实无华,却传神而有极强的表现力。而利用人物的对话,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更是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如在与妻子话别的一段文字中,水生嫂看到早出晚归的丈夫“脸有些红胀,说话有些气喘”,知道他心里有事,便打听其他去开会的年青人。实际是想侧面打听出了什么事。水生担心妻子知道他参军会受不了,有意岔开话题问爹在哪里,小华在哪里。妻子看出丈夫“笑得不像平常”就问“怎么了,你?”这段话在曲尽其妙地一问一答中把他俩的心理活动和情感交流展示了出来,让读者自然而然步入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凝练优美的语言,还饱和着作者和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如“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几笔勾画,把景物写得逼真,形象,传神,而根据地人民战争的感情也洋溢在字里行间了。
  作者在文中用诗一样的调子和对于美的追求为千千万万的读者传递着别样纯美的红色记忆。那一片美丽的荷花淀,穿越时空的阻隔依然散发着阵阵新鲜的荷叶荷花香,余味悠长,绵延不绝。
  陈志坚,江西省万年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