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对《马家军调查》的美感认识
作者:伍志荣
一、结构美
《马家军调查》全书分三个部分,总体可以看作是并列式结构,分别以“天鼎”、“地鼎”、“人鼎”为标题,然后在主标题下分设若干章,这样既做到了纲举目张,又显得气势恢弘。
《马家军调查》在结构上就对小说和戏剧有所借鉴,它有完整的故事性,马家军的盛衰自然有它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作品甚至还写有尾声。这样就使得文章整体严密而紧凑,但是在具体安排时,作者充分展示了全景式问题报告文学在结构上独特的魅力,那就是时空交错,人事交织,纵横捭阖,跌宕起伏。
从时间上看,作者并不是严格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而是抓住了事件矛盾集中爆发的那段即高潮起笔,让读者从一开始就感受到气氛的凝重。按照报告文学作家和理论家王颖先生的说法,“结构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无论哪种开头,都有吊读者胃口的作用在”,“吊胃口”的说法十分通俗,也就是说衡量作品的开头是否好,就看它是否能吸引人,能否极大地调动读者的阅读欲望。好的开头对于全景式问题报告文学作品显得尤其重要,因为它们是少则几万多则十万乃至上百万的鸿篇巨制,如果不能在开头部分就抓住读者,就没有办法实现它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甚至实现不了它的正常传播。照此看来,《马家军调查》的开头确实起到了吊读者胃口的作用,是一个好的开头。在此基础上,作者便带领我们一起去回味马家军的盛衰史。一会儿讲马家军在重大赛场上夺金掠银的光辉时刻,一会儿讲马俊仁在基层体校时候的艰辛与奋斗;一会儿细致描绘马家军兵变前的种种危机,一会儿带领我们回顾马俊仁的童年和少年的成长经历……在空间上,一会儿是叙述在沈阳的训练和比赛,一会儿又去渲染马家军来到大连的受欢迎盛况;一会儿是在马家军训练基地,一会儿又来到了马俊仁的家乡……作品里涉及的人物很多,除了主人公马俊仁以外,还有老马的众多朋友或者领导,给我们印象深刻的有和马俊仁同甘共苦的“铁哥们儿”崔大林,有被老马视为夺权路上的“拦路虎”从而欲除之而后快的原辽宁省体委主任阎福君,有社会上第一个捐助老马但是后来觉得他不仗义的个体户老耿,当然更有马俊仁手下众多大名鼎鼎的弟子们,如王军霞、曲云霞、刘东等等。作为全景式问题报告文学,事件本来就是它的主要内容,《马家军调查》也写到了无数的影响到马家军盛衰的大小事件,比如年轻的马俊仁养猪故事,比如“倒阎”事件,比如刘东事件,比如吕欧被剔光头事件,比如老马训练场上当众撕毁队员们的新乳罩事件等等,能够让我们记住的实在太多太多。这么大的时间跨度,这么多的地点转换,如此繁多的人和事,作者就把他们安排得井井有条,这是因为它们都是在为回答一个问题服务,那就是“是谁重创了马家军?”,这样就做到了“形散而神不散”。
中国古人对成功要诀便有精辟的概括,那就是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具备,则战无不胜;三者俱失,则战无不败。马家军的盛衰同样证实了这个真理!在作者看来,马俊仁带领队伍离开沈阳到大连使得马家军丧失了天时和地利两大因素,离开沈阳就意味着失去了全力支持他们的体制,更失去了厚实的选材基地;而马俊仁对队员一贯的简单粗暴的管理方法以及他自己不合适宜的“思退”使得人和的因素也灰飞烟灭,那么矛盾的爆发只需要一根导火索而已,马家军的衰败是在劫难逃的了。至此我们也基本明白了作者为什么以“天鼎”、“地鼎”、“人鼎”为三大部分的标题。由此我们也能够看出作者对文章的结构设计是深思熟虑的,也是独具匠心的,既有整体上的严密逻辑力量,又有局部的精巧安排,给人一种紧凑和宏阔之美!
二、形象美
《马家军调查》在人物塑造上取得的成功是堪称榜样的。作品着力最多,刻画也最成功的当然就是马俊仁,作者用扎实的采访而得来的事实材料加上自己的理性分析,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真实全面的马俊仁形象。一方面他是神人,因为他带领他的马家军四处摘金夺银,连连打破世界纪录,为祖国也为他自己赢得了一个又一个荣誉;另一方面他又只是个凡人,他有着坎坷的人生经历,他的成绩的取得并非只凭借好运气,而是多年的经验教训的积累而成,靠的是自己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的努力得来的。你可以把他看成“孝子”,因为他对父母确实很孝顺,14岁时为了减轻家里负担他就抢着跟父亲学习赶车,母亲去世后,每年清明节他都要给老人家扫墓,进行隆重的祭拜,有时候甚至会整夜陪伴在她墓前;你也可以把他“暴君”,从在基层体校的时候他就因为打骂队员而备受指责,到训练王军霞他们时还仍然使用辱骂、体罚等不“人道”的手段,弄得有一次王军霞父亲作好了和他拼命的准备,王军霞父亲说:“他要砸坏小霞,我就砸坏他马俊仁!一命抵一命!”而且这也是造成最后师徒反目的重要原因。有时候马俊仁显得十分精明能干,他年轻时就开动脑筋摸索出了一套与众不同而又行之有效的养猪方法,成名之后略施小计便财源滚滚;但有时候马俊仁有他近乎天生的狡黠、滑头,比如为了笼络队员家长的心,搞大排场给他们发一丁点奖金,对外宣传是他自己出钱,而其实是公家买单,还有为了抬高自己而不惜编造谎言来贬低队员们的启蒙教练和歪曲一些事实。马俊仁是快人快语,为人豁达;马俊仁也知恩不报,狭隘自私。马俊仁既强大也脆弱……总之,读完全文,了解了这个真实而立体的马俊仁之后,我们会在或击节称赞,或扼腕痛惜等情之所至之余,掩卷沉思,回味悠长。
三、理性美
全景式问题报告文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批判和揭露,要很好地表现这批判性和批判之美,首先就是对人物和事件的不好的一面作客观的叙写,如前面我们分析过的,在塑造马俊仁这有主要人物的形象时,作者就没有回避他的种种性格缺陷;在描写马家军移师大连以及马俊仁在“倒阎”事件中的表现时,作者也是带有一定的批判倾向的。用客观而真实的叙述、描写来达到揭露和批判的目的,这是全景式问题报告文学理性美的一个表现形式,但更重要的是它还有小说等其它文体所不具备的一种揭露和批判的形式,那就是大量的议论。《马家军调查》中作者有感于上级在批“马家军培训中心”时很及时和关照,于是论道:“中国的事情就是这样,说难办实在难办,说好办也实在好办,就看由谁来办。”寥寥数语批评了中国许多部门不按原则办事的行为习惯。“在中国,几千年来的官本位为核心的传统观念盛行至今。一个人事业成功了,仿佛只成功了一半,还要有政治上的成功才算完整。”这几句议论既是对老马联合崔大林一起“倒阎”的一个注脚,更是一针见血地痛斥了“官本位”思想的流毒之深。在第三部“人鼎”结尾作者就马家军从辉煌到兵变再到失败的过程又发一通议论,“万分遗憾的是,马家军的不幸竟是我们民族的不幸;马家军的悲剧,竟是我们中国的悲剧。……我们足以创造辉煌的胜利,我们却难以避免惨痛的灾难。我们常常豪情万丈,我们又常常昏庸迷惘;我们奋发图强,我们又常常固守桎梏;我们常常无敌于天下,我们更常常自溃于内伤……”这是情议交融的典范。由马家军的悲剧引申到对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反思上来了,让我们无法不为之感慨、伤怀。
这样,有了对事件和人物的负面作真实客观的描述,再加上大量有针对性而又达到议情交融的议论,全景式问题报告文学的批判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由于它是对反面和丑恶的东西的批判和否定,也就从另外一个角度赞颂和肯定了正面和美好的事物,也激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从而使得这种批判性具有了自己的审美价值。
《马家军调查》就是这样以它宏阔而精巧的构思,真实而典型的人物塑造,以及客观而深刻的批判和反思,给读者创造出了一部具有结构美、形象美和理性美等极高的审美价值的报告文学作品,充分展示了新时期优秀的全景式问题报告文学的巨大魅力,它对于全景式问题报告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有着十分积极的借鉴意义。
伍志荣,男,湖南吉首大学2005级文艺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艺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