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游戏报》:中国小报的开端

作者:耿巧丽




  小报一词源于西方,最早流行于伦敦,特指在有轨电车上阅读方便的微型报纸,其篇幅仅为大型报纸的一半。中国的第一份小报,当属李伯元于光绪二十三年五月二十五日(1987年6月24日)创刊的《游戏报》,李伯元在《论<游戏报>本意》一文的开篇就点明:“游戏报之命名,仿自泰西。”
  与传统的严肃大报相比,小报是一种“另类报纸”。《游戏报》初创刊时,每日两版,面积较当时的其他报纸而言要小一些。报头列正版上方中央,左右各列有告白刊例和各埠售报处地址,报头下方是报馆地址、中西日历和刊号。头版左侧多为报馆所登告白以及广告,约占头版版面的三分之一,用中国纸单面印。右侧大体首列一文,文章称为“论说”,“至于论说,乃冠首文章,寓言,比事居多,乃文人游戏之作。”(《论游戏报之不合时宜》见《游戏报》149号)。第二版多刊登新闻,乃“从访事抄来,或系友人寄至。有闻必录,报纸之例也。”(《论游戏报之不合时宜》见《游戏报》149号)这些新闻,李伯元均冠以对偶式标题,颇似传统小说的回目。比如《元宝翻身 金刚现相》、《三盏灯挺演戏剧 一壶春看出棺材》之类,内容多为趣味性强的社会新闻。
  将《游戏报》同西方的小报进行对比,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很多相契合的地方。
  第一,办报精神一致,都不是一种具备较高政治目的、精神追求的严肃报纸。在光绪二十五年三月(1899年4月),《游戏报》欲重印丁酉、戊戌两年全份《游戏报》,重印发行时有一告白,从中大体可知此报的风格:“以诙谐之笔,写游戏之文。遣词必新,命题必偶。上自列邦政治,下逮风土人情。文则论辩、传记、碑志、歌颂、诗赋、词曲、演义、小唱之属,以及楹对、诗钟、灯虎、酒令之制。人则士农工贾、强弱老幼、远人逋客、匪徒奸究、娼优下贱之俦,旁及神仙鬼怪之事,莫不描摹尽致,寓意劝惩。无义不搜,有体皆备……”除此以外,李伯元在《本馆迁居四马路说》一文也写道“即贩夫竖子,日执一纸,既可助其闲话,亦得见人世间狡猾伎俩,如镜照像,形莫可隐匿。”由此可见,给市民百姓增添茶余饭后的闲话乃是其办报的直接目的。
  第二,内容上以软性新闻为主,多提供服务性强的生活信息
  首先,新闻题材多民间传闻、市井故事,注重趣味性、反常性。如新鲜少见、有悖常理的《哑巴骂人》(66号);异于常人的奇谈怪事《好洁奇闻》(67号)以及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幽默之事《嗜奇笑柄》(67号)。
  其次,紧跟时代,顺应世风,关注当时的流行事物。丁酉年十月初八(1987年10月26日)乃是上海秋季赛马比赛的日子,一共三天。从第二天始,《游戏报》连续两天刊登有关这次比赛的文章,从一个观看者的角度对这次比赛进行了介绍。再如137号刊登《论海上妇女衣服》,616号刊登《论上海戏园太多》,668号刊登《论脚踏车有盛行之机》,671号刊登《论马车行生意日衰》等等文章,全部都是针对当下社会的风潮,及时进行反映,把握发展趋势。
  最后,注重服务性,给读者需要的信息。如52号《游戏报》刊登上海众多可供吸烟之茶房;57号刊登群芳姓氏里居表;592号《游戏报》开始刊登本埠徐家汇天文台昨日下午五点钟预算今日天气等。
  第三,招聘、派设专门的访事人。《游戏报》105号曾刊登这样一则告白“招访事人,本馆英界访事人刻拟另延,如有愿就者,即觅妥夫作保,来面订可也,此布。”这是一则招聘启事,从中可见《游戏报》需要一批专门的新闻采集人员,分派各处,搜集消息,以满足《游戏报》每天的新闻需求。在这则招聘启事中,没有对招聘人员进行任何素质要求,只要有保人即可应聘。可见,李伯元需要的不是高素质的记者,而是能够给他提供各种社会趣闻的耳目。不久之后的126号《游戏报》又刊登“布告访友”一则,主要是劝戒各处的访事人员,来稿内容务必雅洁,不可“语涉秽亵”。由此可见,《游戏报》的一些访事员的确具有小报记者为人们所诟病的那些素质不高、趣味低下的特点,这也是整个报纸办报风格所决定的。
  这些特点使《游戏报》为当时报刊界确立了中国小报风格,从而引发了数十家报纸纷纷仿效,俨然成为“晚清文艺小报之巨擘”,并使得小报风潮风行海上,为以后通俗文学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耿巧丽,唐山师范学院滦州分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