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接受美学视野下的文学阅读教学
作者:葛 伟
一、以接受美学指导文学阅读教学的必然性
接受美学是一种适应时代精神的理论,它代表着文艺理论由“以作者为中心”、“以文本为中心”转向了“以读者为中心”。这种文艺理论的转向必然带来我国文学阅读教学范式的转变。
1、改革阅读教学的需要
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我们在前文中已经进行了分析。在这样的情况下,阅读教学必然需要一些适应时代需要的理论进行指导,而接受美学就是这样的理论。接受美学理论清楚地向我们展示了文学阅读的微观及宏观的过程,让我们明白了读者在阅读中的中心地位,对我们从理论的高度反思阅读教学的本质,改进阅读教学的模式,提高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其实多年以来,我国广大学者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以接受美学指导文学阅读教学的研究,这本身也很好地说明了改革我国的文学阅读教学需要接受美学理论的指导。
2、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课程标准中这些全新的要求就是以接受美学为理论指导提出来的,然而课程标准中没有详细规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做算是尊重学生的阅读和体验,如何做是不尊重学生。因此,教师必须深刻理解接受美学的理论要求和精神实质,才能从根本上理解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才能在课堂中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言行。
二、接受美学视野下的文学阅读教学过程建构尝试
1、课前准备阶段
(1)备教材与文本的深入对话
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是阅读教学的基础,缺乏这种对话势必造成“搬运工作”盛行,因为这样的阅读教学不再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灵魂与灵魂的沟通,也就失去了生命的活力与灵动,徒具躯壳。只有当教师与文本真正对话,从文本中读出了自我,才能在阅读教学中发出自己的声音,才能让阅读教学激情四射,才能在不被人注意的细节之处创造出教学的闪光点。
(2)了解学生的期待视野
由于学生的生长环境、社会阅历、阅读经历等各不相同,具有各自不同的期待视野。我们把这种各自不同的期待视野称为个体期待视野。同时学生作为一个群体,他们的年龄相仿,他们生长生活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又是相同的,因此他们又具有大致相同的期待视野,我们称之为群体期待视野。对于教师来讲,既要了解学生的群体期待视野,也要了解他们各自的期待视野,只有这样才能既把握学生的共性,又掌握他们的个性,从而在更好的基础上做到因材施教。
2、课堂教学阶段
(1)课堂多留空白,形成张力
文本中的空白能够召唤着读者参与阅读创造,课堂中的教学空白也具有相同的作用。“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教之教”这句话本身就包含了教学中的辩证法。这是因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带着自己的“期待视野”与文本、师生之间进行着对话,如果教师过多地占据课堂,势必造成学生自己独立思索时间的减少。
(2)尊重阅读规律,引导学生开展与文本的深层对话
接受美学告诉我们,阅读分为三个阶段,即初级的阅读感觉阶段、中级的反思性阶段和三级的历史阅读阶段或历史视野。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规律,引导学生一步步达到阅读的最高阶段。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材具有开放性,是一名特殊的对话者,期待着师生对它的实现,从而促进他们的发展。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主体,对于教材来讲,他们是最重要的读者,也是很特殊的读者;对教师来讲,他们是教学效果的体现者,也是教学过程的审议者。教师是文本的批判性读者,与学生交流的平等对话者,负责为学生营造安全的教学心理环境,并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葛伟,山东烟台鲁东大学汉语言文学院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