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试探苏轼的创作分期
作者:田 宝
一、两期说
胡仔:“余观东坡自南迁以后诗,全类子美夔州以后诗,正所谓‘老而严’者也。”(《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刘克庄:“惟坡公海外,笔力益老健宏放,无忧患迁谪之态。”(《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百七十五)元好问:“子美夔州以后,乐天香山以后,东坡海南以后,皆不烦绳削而自合。”(《遗山先生文集》卷三十七)其中胡仔将苏轼岭海时期的诗歌划入一个阶段,其观点与刘、元二人并无矛盾,事实上都是以贬谪海南为界,对苏轼创作进行大略的分期。
二、三期说
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中说:苏轼“初好贾谊、陆贽书,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既而读《庄子》”,有深得其心之叹;“谪居于黄,杜门深居,驰骋翰墨,其文一变,如川之方至,而辙瞠然不能及矣”;又说“公诗本似李杜,晚喜陶渊明”。即是认为黄州、岭海为苏轼创作变化期。陈师道《后山诗话》说:“苏诗始学刘禹锡,故多怨刺,学不可不慎也。晚学太白,至其得意则似之矣,然失于粗。”参寥对此加以补充说:苏轼“少也实嗜梦得诗。故造词遣言,峻峙渊深,时有梦得波峭。然无己此论,施于黄州以前可也。坡自元丰末还朝后,出入李、杜,则梦得已有奔逸绝尘之叹矣。无己近来得渡岭越海篇章,行吟坐咏,不绝舌吻。常云:‘此老深入少陵堂奥,他人何可及!’其心悦诚服如此,则岂复守昔日之论乎?”(朱弁《曲洧旧闻》卷九)”即是以贬谪黄州及岭海为界,将苏轼创作分为三期。另外,当代有学人做出新的三期划分:将苏轼南行诗、凤翔诗算作少年期,自熙宁还朝至元祐末之诗算作壮年期,岭海诗算作暮年期。
三、五期说
王士博《苏轼诗论》(《吉林大学学报》1981年第1期)一文中划分为五期:1、早期(1059—1068)。2、杭、密、徐、湖时期(1069—1078)。3、黄州、汝州(1079—1084)。4、元祐时期(1085—1093)。5、晚期(1094—1101)。
四、六期说
谢桃坊《苏轼诗研究》一书中划分为六期:1、早期:光辉的起点。2、凤翔时期:豪放风格的初步形成。3、杭、密、徐时期:豪放风格的发展与成熟。4、黄州时期:创作的变化与对平淡风格的追求。5、元祐时期:纯艺术的倾向。6、岭海时期:平淡风格的完成。
五、七期说
王水照《苏轼创作的发展阶段》(《社会科学战线》1984年第1期)一文中划分为七期:1、嘉祐、治平间初入仕途,是创作发轫期。2、熙宁、元祐两次在朝任职是创作歉收期。3、熙宁、元丰和元祐、绍圣两次外任是发展期。4、元丰黄州和绍圣、元符岭海两次谪居是其变化期、丰收期。
六、八期说
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识余》中将苏轼创作分为八期:1、《南行集》和签判凤翔。2、熙宁还朝。3、倅杭守密。4、入徐、湖。5、谪黄。6、元祐召还。7、谪惠。8、渡海。
苏轼一生几经沉浮,风格多样而且多变,对其创作的分期,宜细不宜粗,方能勾勒出苏轼文学创作演变发展的轨迹。事实上,由上面所列的分期情况即可看出,当代学人多选择了细致的划分。以上诸家的分期中,王水照将苏轼创作分为初入仕途及两次“在朝—外任—贬居”七段,是以其生活经历为依据;其进而按苏轼思想和艺术特点分为任职和贬居两期,依据在于:苏轼任职和贬居时,思想上有儒家与佛老思想因素消长变化的不同,艺术上有豪健清雄与清旷简远、自然平淡之别。可见王水照的划分较其他几家更为新颖细致。不过,考虑到苏轼贬居时期的文学创作整体上要优于任职时期,而熙宁、元祐两个时期,苏轼在朝与外任的创作并无明显的优劣之分。因此,在参考王水照的阶段划分的基础上,笔者将熙宁、元祐两个时期在朝与外任的文学创作划并在一起,共分为以下五个时期:1、嘉祐、治平间初入仕途是创作发轫期。2、熙宁在朝与熙宁、元丰外任是创作发展期。3、元丰黄州谪居是变化期、丰收期。4、元祐在朝与元祐、绍圣外任是发展期。5、绍圣、元符岭海谪居是变化期、丰收期。
田宝,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06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