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小议写作中的素材积累
作者:柯美芳
一、课堂积累。语文教材中许多文章选自古今中外名家精品,凝聚着前人的生活经验,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这是学生写作丰富的材料之源,更是学生学习语言取之不尽的宝库。课文中所表现的生活、塑造的形象可以成为学生写作中最好的素材,课文中所描绘的山川风景、自然景物可以成为学生写作参照的对象,许多古诗文中的至理名言甚至可以成为写作中很好的论据。在教学中我总是引导学生把这些精彩的篇章语段摘录下来,熟读成诵,然后他们在写作时就能做到勤于思考,融会贯通,大胆想像,学以致用,写出好的文章来。同时我还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寓“积”于教,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文字。做为语文老师我平时也比较注意自己的积累,加强自身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听课时能够耳目一新,且能时时接受到新的信息,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虽然课堂积累是一种被动的积累,但它最直接且占据了学生学习生活的很大一部分,有它的优势,值得关注。
二、课外阅读积累。陆机在《文赋》中有云:“伫中区以玄览,颐情性于典文”,“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以读促“积”,增加文化底蕴,确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好方法。老师要鼓励并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获取大量信息,从而积累间接材料。我班的学生很爱看书,但有的学生向我提出这样的困惑:“老师,书我倒是看了不少,怎么作文还是写不好呢?”我就告诉他们:“那是因为你没有掌握正确的积累方法”。那么,在课外阅读中我们怎样帮助学生积累,积累什么呢?
1、背诵法 对一些优美的句段,在充分感受、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吟咏体味直至背诵,背诵多了,自然词汇丰富了,写作时自会左右逢源。
2、摘抄法 读到优美的语言、生动的事例、深刻的哲理,可把它们摘抄下来,如果是属于自己的书报,可把全文剪下来,贴在专门的剪辑本上。
3、批注法 接触一篇新的文章,对自己感兴趣的、认为写得好的句与段进行圈点,在字里行间释词释义,予以批注,写上一两句对该段的理解和评价。长期坚持,既能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也能在潜移默化中丰富写作技巧。
4、片思法 读到对自己有触动的文段时,或质疑,或思索,或引申,把当时的所思所想随手记下来。这些记录虽然零碎,但以后翻阅时,可深入思考,提炼观点,整理成文。
5、赏析法 对语言特色、篇章结构、立意选材等方面有特色的文章进行分析鉴赏。不必像正式的赏析文一样求全求准,只要能准确地表达心中所想,锻炼思维,丰富感受,就达到了目的。
三、生活的体验积累。生活就像万花筒,它的丰富多彩恰是写作的源泉。当我提出要学生们留心生活从中寻找写作素材时,有个调皮的男生笑着对我说:“老师,我觉得生活挺简单挺琐碎的,哪来的写作素材呢”?我也笑着回答他:“生活中从来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啊”。处处留心皆学问,我常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用眼睛去观察生活,留意身边的各色人等,观察他们的行为举止,神态外貌,听听他们的语言;观察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如花草树木、飞禽走兽、风雨雷电、生活用品等等;观察生活中有趣的、开心的、沮丧的、新鲜的事,观察种种社会现象等。观察时要求学生尽可能做到观其行,听其音,说其义,尝其味,解其质,嗅其气。然后用随笔的形式把这些材料记录下来,或写成观察日记。这样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事物,并能做到专心致志,开动脑筋,选择有意义的、感受深刻的记下来,哪怕只是一两句话,日积月累,时间一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生活的多姿多彩,激起热爱生活的感情。学生素材丰富了,就要引导他们用好素材,我一直要求学生坚持写读书笔记,一方面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一方面又可以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提高认识和表达事物的能力。真是一举两得。
“根深才能叶茂,厚积而后薄发”,素材积累是写作中最重要的一环。学习要以勤为先,积累作文材料更要以勤为本。只有勤读书勤观察勤感悟,做生活的有心人,才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下笔有神。
柯美芳,武汉市青山区钢城八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