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以“艳照门”为例谈议程设置理论的倒置
作者:胡 雯 王婧一
一、传统议程设置——以媒体为主导
马尔科姆·麦肯姆斯和唐纳德·肖于1972年提出的议程设置理论中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影响人们去想什么。议程设置是大众传播媒介影响社会的重要方式。从传统的议程设置理论不难发现,在议程设置的过程中大众传播媒体充当了主导者的角色,议程设置中所关注的事件的焦点是大众传媒力推的、想要强烈地吸引受众注意力的事件,该事件原则上是大众传媒拟态环境中的重要事件,是媒介生产意义过程中能够产生对社会、对大众深远而重大的现实意义。
同时,该理论还认为,大众传媒对该事物的意见、认识和受众对此的重视程度成正比,受众会因为大众传媒提供的议题改变对事物先前的认识和看法,把媒介认为重要的事件在认识和关注的顺序上放在前列。议程设置理论中涉及到媒介议程和公众议程两种不同性质的议程方式,公众议程与媒介议程相一致并不是简单的重叠,这与受众接触媒介的时间、程度相关。经常性接触媒介的受众越易受媒介的议程设置的影响,而反之影响则较小。大众传播功能中的舆论导向作用在议程设置中可以得到深刻的体现,大众传播的媒体作为传播的发出者,肩负着引导舆论的社会功能,而受众则是线形传播中的终端接收者,是媒介生产意义过程中的体现者。由此,大众传媒在传统议程设置中居于主导、主动的地位。
二、当代议程设置——“对流层”
“艳照门”事件之初是以网络媒体为平台进行传播的,网络论坛、新闻跟贴是传播的主要渠道和手段,传播发起者的角色由网民担当,以浏览、转载、下载、转发、发贴讨论等形式对事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传播。“艳照门”事件发展成为网络现象是与网络传播的特性分不开的,在网络论坛的传播过程中,传播主体呈现多元化,交互性传播,并且传播速度便捷,影响范围广泛都是催促“艳照门”事件形成网络舆论的重要因素。而在这个网络至上的时代,网络舆论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着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并开始逐步形成一种由受众主导传播内容的新的议程设置。同时,网络舆论的形成直接诱使其他介质的媒体的介入和报道,网络使受众实时地对所接收到的信息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其同步性超过了其他任何一种媒介,并且往往能够在短时间内呈现出对于某一事件的公众意见的集纳形态,通常可以被认作为一种网络舆论。以“艳照门”为代表的网络现象,凸显了受众主导的议程设置,改变了传统议程设置中大众传媒的主角地位。受众主导的议程设置与传统的大众传媒主导的议程设置呈现出不同的话语功能。
1、受众主导的议程设置的特点
首先,受众主导的议程设置是围绕受众的意愿展开传播的。由于网络的方便、快捷、开放以及高强效的互动性使得受众选择网络为平台对自己关注的事情给予高强度的复制和传播。在设置的过程中,因为网络参与的匿名性使受众掌握了绝对的主动权利,可以畅所欲言、无拘无束,而受众这种自发的传播行为,例如转载、下载、转发以及跟贴讨论,已经是一种有意识地开始进行由受众控制的议程设置。其次,受众主导的议程设置体现出比传统的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更强的传播效果。由网民呈现出的日常话语比大众传媒的政治权利话语更能吸引大众的注意力,那些被受众强调和重视的议题通过各种传播方式在社会流通,并且反复地被复制传播,影响力之深,传播范围之广,其传播效果比大众传媒更加地突出。再次,受众主导的议程设置中,传者和受者的身份在设置中不停地转换和交替。受众既是议程设置的操控者,同时也是议程设置的所要影响的接收者,这也是网络传播主体多元化的一个具体表现。最后,受众主导的议程设置的社会意义在于形成一股网络舆论力量,以求引起其他媒介和其他群体的关注,并且寻求一个解决的途径和办法。
2、媒体介入后的报道方式
网络舆论一旦形成,就必将导致各类媒体的跟风报道,在报道过程中呈现了一种盲目和有失偏颇的报道方式。首先,由于媒介的商业属性使得媒介市场竞争加剧,为了节约成本,一部分媒体选择了网络论坛、新闻跟贴来扒新闻。而受众主导的议程设置出来的议题和观点成为了媒体跟风报道的焦点。其次,修改新闻标题、截取新闻等方式也是媒体在报道受众议程设置焦点的一种方式,媒体这种报道方式导致新闻真实性的流失,试图以虚假新闻内容引起争议,抢夺受众的眼球,进而发出辟谣声明,引发新一轮的争议,使问题披上悬乎和神秘的色彩,力求赚取更多受众的注意力。再次,相互转载新闻,扩大传播的接受面和接受群体,一部分媒体为了节约人力和资金成本,将其他媒体的新闻转载刊登,一方面是对受众主导的议程设置的强烈关注,另一方面也对大众媒介的信用造成了危机。最后,除了上述三类不可恭维的报道方式外,也有部分媒体,以网络舆论为线索,派出相关记者进行深入的调查和访问,力求将事件的真相摆在大众面前,同时配发出各界对此的态度和观点以及媒体自身对其的评价。
三、缺少把关人,受众主导的议程设置存忧患
受众主导的议程设置一方面为大众话语权提供了保障,但另一方面却更应该注意到,缺少把关人的由受众控制的议程设置导致了议程设置的盲目性。这种盲目不仅表现在真实性的难以界定,而且还体现在网络语言暴力地泛滥。把关人的缺失就意味着网络垃圾信息及观点不能得到及时的过滤和清除。受众主导的议程设置中,网民是主要的控制群体,在网络虚拟环境中,网民拥有发布信息的权利,由于网民遍及世界各个角落,其传播和散布的信息涉及的面也是最广的,甚至超过了大众传媒所能触及到的。但由于网民自身的媒介素养的参差不齐,由网民议程设置出来的议题内容的真实性受到质疑,传播效果和传播面越大,也就意味着受众主导议程设置的议题潜在着越易对社会和大众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造成错误的引导,网民的舆论如果没有高素质的把关人的控制和引导是存在强大的隐患的。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的极大的开放性,网民行为的高自由度,也使得在受众主导的议程设置中,网络语言的暴力现象日益突出,在由受众控制的议程设置中,部分网民的谩骂、粗言、脏语不堪入目,也至使网络出现语言暴力的现象日益的严重,网络语言暴力一方面破坏了正常的网络生态,另一方面也将使网络的可信度降低,导致网络的公信力下降。因此,受众主导的议程设置是存在隐患的,媒体的跟入报道应该在相应的调查、取证后进行,杜绝跟风式地简单的转载和抄袭报道。
注释:
①谢新洲:《网络传播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
②吴风:《网络传播学一种形而上的透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2004年,6月
③周庆山:《传播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
胡雯,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07级新闻学硕士研究生;王婧一,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2007级传播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