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怎样使文章更有文采

作者:潘成敏




  众所周知,文章除了思想,结构要符合题旨外,最重要的就是文采了。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说:“言以文远。”大意是说,文章因有文采,才能流传千古。那么,如何才能邂逅到文采而成为美文呢?
  
  一、巧用各种修辞格式,增添文字内涵,此为文章美点之神韵。
  
  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格式,会使你的作文语言文采焕然,瑰丽多姿。常用的、效果明显的修辞格式有比喻、排比、引用、拟人、仿拟等。
  入选中学课本的散文许多都是字字珠玑、声情并茂的美文,字里行间蕴涵着丰富的美感。比如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这样描绘她的小屋:“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平常的小屋,到了她的艺术彩笔下,却幻化出幽深的意境,透露着无穷的情韵。从这一山一屋中竟然发掘出如此迷人的诗情画意,气韵生动,情采飞扬,委实令人惊异。这样,比喻就将文章的美点激发得淋漓尽致了。
  
  二、积淀优美整句,文言句式,披情入文,此为文章美点之精髓。
  
  高中阶段学过不少相当精妙的文言文,若善于观察和积累,学会临摹,结合实际话题,则不失为一个另辟蹊径的抉择。如《过秦论》中描绘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句子:“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
  有一位聪明的考生在话题为“节俭”的作文里这样写道:“惜始皇虽有功盖三皇五帝之业,履至尊而制六合,吞八荒而朝同列,君临天下,威震四海。却无治民之德,何得子孙万世而为君?君不见,阿房一宫起,黎民万子亡。而秦终无节俭之德,惜民之心,土木之兴,一发而不可收。骊山之上,歌舞迭起,骊山之下,生灵涂炭。而至大泽乡之戊卒揭竿而起,天下云集响应,到头来,不也是斗转星移,阿房宫亦被付之一炬。何也?正所谓节俭可以养德,逸豫可以亡身也。”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为文章的美点增添了内蕴。这样的作文无疑独特而精炼,可见文言功底非同一般。
  
  三、携名人入文,彰显文字功底,此为文章美点之精髓。
  
  语文课本中有许多诗人作家,他们中有不少人亦诗亦哲,历经坎坷但富于灵性。例如:古有陶渊明、杜甫等;今有徐志摩、海子等。将这些名人偕同他们的文字写进文章,则会令作文熠熠生辉。例如有这样一段描写陶渊明的文字:“我拜读您的大作,深深地为您‘不为五斗米折腰’所震撼,深深地为您‘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为’折服,深深地为您‘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感慨,深深地为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闲适羡慕。酒,是您之钟爱;诗,是您之精神寄托;菊,是您之品性化身。”
  还有不少学生将具备民族气节的读书人写进文章里,更足见其积淀知识的用心。如一位学生在一篇题为《退路与前路》中这样写道:“驼铃阵阵,迎面走来北海牧羊的苏武。装着对大汉誓死的忠心,怀着汉匈和睦的信念,奔走于荒野大漠之间。在坚守与后退之间,在忧劳与逸豫之中,苏武轻挥衣袖,义无反顾地拿起旌节,走向北海。然而饥寒交迫,伤病连连。生有傲骨的苏武在斩断退路之后,成就了忠贞的气节,造就了永恒的伟大。苏武用他清澈的眼睛,期盼家乡的明月;用他坚实的脊梁,架起了沟通中原的桥梁。他斩断退路,换来孤独与悲凉;他斩断退路,书写了一段不朽的传奇。”看后不得不让人叹为观止,深深为小作者的隽永语句所折服。
  当然,要写好一篇美文,绝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认真观察、体会、实践,并融注进自己的真情和努力,方能收获成功。如果你用心积淀课内外美文内容,写作美文还会遥远吗?
  潘成敏,贵州遵义市第一高级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