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构建新型的语文学习关系
作者:王 彦
一、诵读与体验:学生与文本的关系
语文课文是精选出来的文章,它们是语言典范,是学生学习语文、形成并发展自身语文素养的重要介质。教师在构建学生与文本的关系时,首先要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悟文本。叶圣陶先生提倡“美读”,即“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与作者的心灵相通”。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体验作品,释放情感,诱发共鸣,这远非机械的说教,单纯的分析所能达到的效果。其次带领学生在体验中走进文本,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可见,引导学生真正参与、真情体验、真切感悟文本是多么重要。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阅读思维启发、点拨应侧重于引导学生的思维触角伸向他们所熟知的生活领域,让他们回想与文章中出现的相似的情景,由此激发他们的心情感受去感悟文章,调动思维触觉,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以达到语文阅读之目的。
二、探究与合作:学生与学生的关系
《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把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转变为主动学习的探究者,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运用创新的思维方式进行探究合作式学习。探究需要一种氛围,探究离不开与他人和团队的合作,不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信息的交流,不论是对假设的论证,还是对结论的认定,都需要合作,都是与人合作的结果。探究性学习就是变传统的单纯接受式学习为主动地探究学习,可以是个人的探究,更可以是小组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使得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竞争关系变为“组内合作”的关系,由师生之间的单向或双向交流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进而通过互相交流,彼此争论,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合作的引导,有意识地加强学生合作交往技能的训练与培养。
三、平等与民主:学生与教师的关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由此可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也带来了语文教学方式的重大改革,它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作为学校各种关系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师生关系,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在这种文化转型的背景下,作为语文教师就应在语文教学中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构建平等合作、对话理解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把教学活动从本质上变成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把教学过程转变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助、共同发展的过程,通过人人参与、平等对话、真诚沟通、彼此信赖来发展合作精神,激发道德勇气,共享经验知识,实现自我超越。
四、自主与自励:学生与自我的关系
自主学习是现代学生必须具备的学习能力,所谓自主学习,就是一种自我制定目标、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评价的学习方式,它要求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新课程所倡导的教育评价是一种发展性评价,它的基本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学生个性的持续发展。因此,教师要适时鼓励与多元评价,以此来激励学生,始终让学生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究,真正让学生尝试到自主自我学习的乐趣。
王彦,安徽太和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