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语文活动课小议
作者:许 芳
一、依托教材,寻找切入点
教科书上的课文都是些名家名篇,我们当然要集中精力的进行学习。但我们还应该以此为切入点,教会学生举一反三。例如,我在教授光未然的《黄河颂》时,当我带着学生赏析完这篇动人心魄的民族颂歌后,当他们还沉浸在那种民族自豪感中时,我趁机一转问道:“既然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那么你们知道有哪些和黄河有关的英雄故事呢?”这个问题一出来,大部分学生都很有兴趣,我说道:“我们来围绕母亲河——黄河来举办一次别开生面的故事交流会吧!”同学们一听是故事会,顿时热情高涨。全班共分四大组,每组推选男女生各一名来参加比赛。组内其余同学帮忙找故事,提建议。学生自己主持。自习课上,主持人准备就绪。有的同学讲到大禹治黄河,三过家门而不入;还有的讲到曹操在黄河边打败袁绍,统一北方;还有的同学讲到花木兰替父从军“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等等。上边的同学讲的绘声绘色,下边的同学听的津津有味。主持的同学也精心准备了主持辞。整节课紧张而有序。我最后还作了总结性的讲话,我肯定了他们的表现,鼓励他们以后要经常搞这样的活动,这样做不仅拓展了他们的视野,还发挥了他们的特长。
二、活化教材,寻找融合点
我在教流沙河的《理想》一文时,我不急于给他们讲解,而是先指导他们进行朗读。先让他们听录音,我还亲自范读。我又让男女生比赛读。我觉着火候已到,就说:“咱们举行一次朗读诗歌的比赛。”这时教室里沸腾了。接着我又给他们推荐了一些短诗,如余光中的《乡愁》,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流沙河的《白杨》等,学生兴趣很浓。
三、拓展教材,寻找拓展点
当然,语文活动课不都安排在课内,我们还可以扩展到课外,我们就得找准拓展点。记得那天是中秋节,我刚好上到了一篇课文《白兔和月亮》。我不动声色的上完了课。临下课时,我问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啊。”大家不约而同的答道:“今天是传统佳节中秋节。”我又问道:“过这个节,要做些什么?”“赏月吃饼啊!”“你们可了解吃饼的含义吗?”“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啊。”“现在,为了吸引消费者,很多制造商给月饼起了很多好听的名字,今天下课以后大家不要光顾着吃月饼,你们不妨超市一游,去收集一些好听的月饼的名字。将这次活动的收获办成一期板报,展示出来,成为美好的纪念。”手抄报办出来了,比我想象的还好。”
在这次活动中,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视野,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对我们的传统佳节有了更深的认识,从而升华了他们的情感,使他们更爱自己的亲人,也更热爱我们的祖国。
四、创新教材,寻找体验点
在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之后,还要教他们把这份情感记录下来,成为他们记忆中的珍宝。所以我们一定要找准这个情感体验点。在学习了莫怀戚《散步》后,我让学生模仿莫先生的《散步》来写一篇日记。第二天,我将日记收上来批阅。有一半的人的日记写的感情真挚动人。我挑选了几篇,让本人在全班学生跟前朗读。结果,也感动了其他的同学。
总之,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是语文教学实践性的体现,也是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是语文学习的双翼,更是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的重要途径。活动课的开展要“真”,不搭虚架子,这样才会让学生们受益匪浅,那么大部分初中毕业生毕业时的语文成绩也会有较大的提高。
许芳,甘肃省华亭县华亭三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