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应用文语体训练方法谈

作者:姚雅丽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教授林沪生用诗歌写下遗嘱,欲把财产留给与之相伴后半生的妻子杨桂英,其中有这样几句:“……房子就此归妻住,他人无权来占用;一生清贫少积蓄,惟有几许血汗钱,此款贤妻来支配,我希桂英享余年……”面对一纸深情,桂英潸然泪下。满含深情的遗书催人泪下,但却引起法律争议。两个月后,当桂英还沉浸在悲痛之中时,林沪生的养子林东却为争夺老人遗产,一纸诉状将她告上法庭。理由是:养父遗嘱中的“房子就此归妻住”并不等于说房子就此归妻子所有,也就是说杨桂英对房子只有居住权而无所有权;“他人无权来占用”中的“他人”,指的是杨桂英与前夫所生的子女,并不包括林东自己,所以老人的房子应该由他来继承。同时,“此款贤妻来支配”中的“支配”二字只是“调度”之意,也不属于桂英所有,而自己也有权使用。林教授在这里运用的是文艺语体,而文艺语体里包含着大量的模糊因素,甚至有时表达的是一种意境,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如果你需要写作应用文体,却使用文艺语体作为表达方式,那么,人们就无法准确地把握此文所反映的内容,也无法执行。历史上有很多文人,舞文弄墨,吟风弄月,诗情画意,溢满文中,但真让他们写一份法律文书,很可能就成了英雄无用武之地。文学追求的是一种意境,而法律要求的是准确。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月亮代表我的心。多美的语言,可用法律来衡量,它没有任何意义。擅长武文弄墨的林老先生要是早知道这一点,就不会给爱妻杨桂英带来如此难言的爱的酸楚了。可见,文艺语体不管多优美,形象生动,多情深意切,多妙笔生花,当遇到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时,就如“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无论如何铺陈、如何夸张、如何含蓄,也不能代替严谨、简明的应用语体。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像林教授这样不择语体,用优雅、抒情的文笔写作实用性极强的应用文的现象并不鲜见,因语义不确切、不周密而打起官司的更不在少数。所以能用准确、严谨、简洁的语言写作应用文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在应用文教学实践中,往往也遇到这样的尴尬,即因为在以往的学习经历中,很多同学比较多地运用文艺语体,比较热衷于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和情意性,对应用文学习不多,且不够重视。学生在写作应用文时,一方面表现在不会用本色、朴实、明白晓畅的语言直叙其事,而崇尚藻丽、擅长铺陈,动辄虚夸矫情,有时还故弄玄虚、夸大其词,写出的应用文或隐晦难懂或废话连篇;另一方面,选词造句不严谨、不严格,所以用语言表达思想时,“言不尽意”、“辞不达意”现象普遍存在。所以,让学生正确运用事务语体写作是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语体对比分析和语体转化训练是学生尽快掌握事务语体的用法,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文艺语体和事务语体的对比分析训练
  
  应用文和别的文章一样,也离不开写人、写事。在教学中可以分别选取文学作品中写人写事和应用文写人写事的例子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出文艺语体与事务语体之间的不同特点,加深学生对两种语体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如《水浒传》中宋江的出场介绍:“那押司姓宋,名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祖居郓城县宋家村人氏。为他面黑身矮,人都唤他做黑宋江;又且于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黑三郎。……这宋江自在郓城做押司。他刀笔精通,吏道纯熟;更兼爱习枪棒,学得武艺多般。生平只好结识江湖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霍,视金似土。人问他求财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性命。如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周人之急,扶人之困,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却把他比做天上下的及时雨一般,能求万物。”在文学作品里,作者为了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不仅交待了宋江的身世,还刻画了他的外貌、性格特点,特别铺陈了他的为人处世的方式,如他的“仗义疏财”是“但有人来投奔他的”,“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谷”,“若要起身,尽力资助”,“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周人之急,扶人之困”,描写具体、细腻、传神,把人物性格表现得活灵活现,人们可以通过这些活灵活现的刻画再现一个立体的宋江——黑黑瘦瘦,个子不高,但为人处事很仗义、通达。
  再如《水浒传》中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段,描写场面相当精彩,其中对鲁达的三拳是这样写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的:红的、黑的、绛的,都绽将出来……郑屠当不过,讨饶。鲁达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有了入的气,动掸不得。”作者这段描写不止于冷静客观地叙写事实的过程和结果,而是着重于细节刻画细节描写。这三拳打得传神,极尽铺陈和渲染,分别从味觉、视觉和听觉角度去形容镇关西被打后的感受,不仅写出了鲁智深拳头的力量、打击的结果,还描画出鲁达的神威、勇猛、疾恶如仇的性格特征,让作品内外的人们看后产生报仇、解气的快感;而且用字也非常传神而有韵味,比如一个“挺”字就把郑屠看似张牙舞爪,其实不过一欺软怕硬的松包而已表现得活灵活现。
  但在应用文中,交待人物、叙写事件主要用概述。写人物,介绍人物的背景和基本情况;写事件,概述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如“虹影新书介绍”中用的就是这样的写人方法——“虹影,一九六二年生于重庆。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上海复旦大学读书。代表作有:《K》《女子有行》《饥饿的女儿》《伦敦,危险的幽会》等。编著有《海外中国女作家小说精选》《海外中国女作家散文精选》《以诗论诗》《中国女作家异域生活小说选》《墓床》等。曾获英国华人诗歌一等奖,中国台湾联合报短篇小说奖、新诗奖。两部长篇小说被译成多种文学在英美德法意等国出版。长篇自传体小说《饥饿的女儿》获中国台湾1997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现居伦敦。”介绍了虹影的身世背景及主要作品和成就,对于虹影的形象、性格特点、和社会关系没有介绍,更没有描写。这与行文的目的有关,因为作为新书介绍,人们更想了解作者的背景和成就,而作者的高矮胖瘦、妍媸美丑等与他的作品无关,不像文学作品需要给读者一个完整丰满的人物形象。
  再如一份刑事申诉状有这样一段自述:“在建房过程中,我与邻村青年李××发生口角,姑父帮我去辩理,我也趁势夺过了李××手中所持猎枪向远处一扔,不想刚好装有弹药的猎枪撞响,子弹飞出打在了我姑父的头部,经紧急送往医院抢救,终因伤势严重,抢救无效,不幸身亡。……”这里叙述了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无渲染、无夸张,没有写打架人如何恶意相向,也没有写死者被枪打中时是什么状态。因为这些与法官判定事实无关,在这里只需要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表述清楚。
  具体分析事例后,归纳出文艺语体和事物语体的特点和两者之间的区别:
  文艺语体的特点:第一形象性,运用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法再现人物形象和场面细节,语言生动形象;第二,抒情性。文艺语体不仅叙写人物、事件,而且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浓厚感情,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三、审美性,可以调动多种修辞手段和表现方法,体现语言的词意、韵律、意境等审美特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