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浅探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调适

作者:毛素文




  教师一向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在从事阳光下最神圣的教育事业,因此备受社会各界瞩目。而教师这一职业特性同时又决定了其工作的繁重、复杂和艰辛程度,决定了教师比其它行业人员面对更为繁多和沉重的压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各种竞争日趋激烈。“知本主义”时代的来临,使得越来越多的教师心理压力日增,由此而引起的心理反应不断威胁着教师的身心健康,教师心理健康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
  
  一、当前出现的教师心理问题
  
  进入21世纪,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一个引人关注的社会问题。与此相对应,有关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和研究也就越来越多。当前出现的教师心理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类:
  (一)工作压力过大导致心理负担过重。不少教师深感培养下一代所肩负的重任,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繁忙的教学任务、复杂的人际关系,使他们感到心理疲惫,甚至对工作产生厌烦感。
  (二)付出与获取的反差造成心理矛盾。虽然工作任务繁重,教师付出不少,但由于文凭、职称、收入等实际问题解决不理想,使一些教师感到很困惑。这种职业劳动价值与职业劳动回报的矛盾,加剧了教师的心理冲突。
  (三)人际关系紧张产生孤独心理。工作紧张和来自学生的心理压力,使教师之间缺乏情感交流,与人相处总保持一定的距离,内心深处常产生孤寂、忧郁感。
  (四)亲情疏远和离散引起心理失衡。许多教师都是事业型的,为了教育事业,为了学生,他们往往很少顾及家庭、亲人,甚至付出家庭和谐幸福的代价,因而导致这些教师心理失衡。
  
  二、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
  
  由于教师教育教学的需要,其工作对象下至学生、家长、同事,上至领导、学校、教育部门,下班后还要和家人乃至社会打交道,所以教师这一职业有着较强的社会性。因此诱发教师心理问题的原因也有很多。
  (一)社会因素:第一,社会提供给教师的工资待遇低,社会地位不高,工作条件差等,使教师产生一种潜在的心理压力。第二,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和态度导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社会公众大多认为,“教育质量低,学生问题多”都应“归罪”于教师。这种不当的评价机制直接或间接地减少了社会对教师的资助和支持,妨碍教师维持正常的心态。第三,社会价值观念混杂,也是造成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如“无文化的人赚大钱”、“官员贪污受贿、公款吃喝”等不良社会风气都会使教师感到心理不平衡。
  (二)学校因素:第一,学校的管理和条件对教师各方面的影响都非常大,由于学校管理不当而引起的与教师直接有关的问题,如教师工作量大、个人时间被占有、缺乏自主权、没有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等,都易导致教师心理问题的产生。第二,学生的品行、学习情况与教师心理问题密切相关,学生的不良行为、厌倦感,致使教师心理问题的产生。第三,学校的人际关系如同事关系、教师与领导的关系等等也影响教师心态。
  (三)家庭因素:第一,家庭牵累比较多,闲暇时间难清闲。有的教师整日埋头工作,家务负担顾及较少,家庭成员之间缺乏沟通,或造成大龄晚婚,或导致婚姻解体,引起本人,甚至父母和朋友内心都十分焦虑。第二,子女升学与就业压力大,为子女前途操心多。多数教师同样也是家长,他们通常认为如果孩子不能考上理想的学校自己的脸上会无光,因此压力重重。
  
  三、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措施
  
  教师保持健康的心理,不仅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工作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对于形成学校内良好人际关系氛围;保持教师的身体健康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良好的心理状态,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可以这样说,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身心造成的危害,某种意义上远远超过其教学能力低下对学生学业所产生的影响,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只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心理不健全的学生。因此,教师心理健康是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要培养心理健康的学生就要求有心理健康的教师。那么,如何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呢?
  (一)教师的自我调适。教师要保持健康的心理,必须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以一种平和的心态面对环境的变化。要努力克服不良情绪的困扰,在不断提高知识素养的基础上,培养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健康心理,提高自我评价、自我调控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益。
  第一,改变行为方式。因为性格、环境等因素,每个人的思想行为都会呈现出某些稳定的行为特征。例如,缺乏耐性、性急,总想同时做许多事情,速度又要快,很少放松自己,等等。要改变这种行为,首先要改变其认知领域,以使其有更多的机会尝试新的行为方式。教师应增强相互间的支持与鼓励,增强自信心,这是改变自己或他人行为态度的一种有效途径。第二,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措施。要真正缓解心理健康问题,教师要正视问题,采取积极的态度,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感知,客观、乐观地看待问题,同时,教师还应采取适当措施,包括有意识地观察自己的工作环节,反省自己的失误,及时处理问题,必要时寻求他人的帮助。第三,进行身体锻炼。锻炼可以促进教师生理健康,分散教师注意力,让教师从情感或身体的紧张中放松下来。
  (二)学校的管理改革。学校管理不当是教师工作不满意的根源之一,因此,学校管理工作必须不断加以改进,使教师处于良好的管理环境之中。
  第一,注重满足教师的不同需求。首先,管理者要深入到教师当中,做调查分析,把握教师需求的一般特点和教师个体的特殊性,注意教师需求的变化,做到心中有数,并设法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其次,要针对教师的不同需求采取不同的奖励措施,包括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第二,根据教师个性心理特征进行管理。首先,根据教师的不同气质类型,采用不同的管理办法。其次,要根据教师的性格特征因人而异地进行管理,根据教师性格的多样性,采取因问题而治的方法,对症下药。第三,注意优化学校人际关系环境。学校的人际关系不仅影响着教师之间的交往效果和心里满意度,而且直接影响着学校集体的巩固和组织效能的发挥。优化学校人际环境,首先要求管理者注意提高自身人际吸引力。管理者要有意识地缩短与教师之间的“角色距离”,多以普通一员的身份与教师进行情感的双向交流,取得教师的心理认同。要提高自身修养,宽宏大量,任人唯贤,关心教师,以博得教师的好感与钦佩。
  (三)社会的协同支持。除学校外,学校所处的社会这个大环境所采取的措施,对于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也是积极有益的。
  第一,提高教师的社会和经济地位,引起社会公众关注教师的工作,认同他们的劳动,促进教师对自我劳动价值的认识,提高其对工作的热情。第二,帮助提高教师形象。首先,要改变公众对教师的印象,最好的方法是通过新闻媒介对教师多进行正面的报道。其次,要重塑教师职业形象。通过提高教师职业素质和社会地位,促进教师形象随之改变,良好的形象有助于取得社会的支持,又能减轻教师的各种压力。第三,建立教师心理状况定期检查和心理素质测查制度,让教师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情况,为调整自己的心态提供依据;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让教师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使他们能有效地进行自我调适;设立教师心理咨询点,随时为教师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现代教育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并具备良好的人格素质,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有了整个社会对教师的关心,才能早日从根本上提高全社会的教育教学质量。
  
  毛素文,河南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