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及培养途径
作者:黄淑娥 雷生高
障碍而中断或错误时,要多方引导启发,尽量让其完成,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和成功的快感,认识自我,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也更加佩服教师,表现出更大的学习和参与热情。
再者,教师要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热烈高涨的情绪,绝不把个人不健康的情绪带进课堂,以免影响学生。由此看出,做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过硬的教学基本功,而且还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健康、丰富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注重朗读教学,以情育人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它既能提高学生说普通话的能力,又能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丰富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情怀,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和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通过朗读,还可以使学生了解词句的各种结构,掌握词句的节奏。一篇词汇丰富、语言精彩的文章,如果能反复朗读,达到琅琅上口,熟读成诵,书本的语言就会变成自己的活的语言,成为自己的储备和财富。一旦用到某些词汇、句式、表达方式时,就会涌上笔端,运用语言的能力自然会大大提高。
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和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教师的示范朗读。示范朗读能够创设意境,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其次是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做到“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口到”是大有好处的,是“眼到”的深化和发展。所谓“心到”即一要专心,不要边读边想其他的事情;二要细心;三要有恒心。再次是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读得正确,是朗读的基本要求。在朗读课文时要用普通话,发音要清楚,不读错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只有正确地朗读,才能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最后是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学习文学作品特别是抒情类课文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引导学生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可以先听录音范读,然后模仿磁带朗读,要求感情丰富,并体会字里行间所传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的意境美,由此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使他们从朗读中品味作者真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受到更深更强的感染,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停顿和重音。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是不容忽视的,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一非智力因素,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变单纯的知识教育为素质教育,培养新型人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