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信息16则
作者:佚名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揭晓
中国长篇小说的最高文学奖项之一、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评选结果在10月27日公布,获得本届茅盾文学奖的作品为:贾平凹的《秦腔》,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周大新的《湖光山色》和麦家的《暗算》。获知《秦腔》获奖,贾平凹表示:“《秦腔》是我这么多年写的作品中比较满意的一部。”迟子建则保持着一如既往的平和,她说自己对获不获奖没有太大的期待,入围的24部作品每部都是无法替代的。自己能获奖,只是评委们对作品有一个更高的肯定。周大新说:“这是我最重要的一次获奖。”麦家则表示,“获奖会激发我更热爱写作。”本届茅盾文学奖终审评委、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谢有顺教授认为,与前六届相比,本届茅盾文学奖更开放,更宽容,也更纯粹。这个奖对贾平凹这样有争议的作家的宽容和理解,以及对麦家这样的后起作家独树一帜的写作,给予坚定的支持,都是开创性的。更重要的是,四位获奖作家透出的是一种纯粹的艺术精神,没有受当下浮躁之气影响,而是执着于自己的内心,潜心写作,同时在叙事上都有新意,既传统又现代,大大提升了茅盾文学奖的品质和活力。(舒坦摘编)
●法国作家克莱齐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瑞典文学院10月9日宣布,将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法国作家克莱齐奥。瑞典文学院认为,克莱齐奥是因能用其作品“展现诗意冒险和感官狂喜”而获得这一重要殊荣的。他的作品充满人性及多元文化,其名作有《金鱼》、《流浪的星星》、《少年心事》和《战争》等。克莱齐奥将获得今年诺贝尔文学奖奖金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0万美元)。克莱齐奥1940年4月13日出生在尼斯,但他父母的许多家人都在法国前殖民地毛里求斯。克莱齐奥8岁时和他的家人前往尼日利亚与父亲团聚,他的父亲二战期间被派驻在那里任医生。他在前往尼日利亚一个月的旅程中开始了自己的文学生涯,他写了两本书《漫长的旅行》、《黑色的奥拉迪》(其中还列出他将要写的书的清单)。克莱齐奥年轻时学会了法语和英语,他和家人1950年重返尼斯。在完成中学教育后,他1958-1959年在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学英语,1963年在尼斯获得了文学院的文学学士学位,1964年在艾克斯普罗旺斯大学攻读硕士学位,1985年在佩皮尼昂大学撰写了有关墨西哥早期历史的博士论文。克莱齐奥曾在曼谷、墨西哥城、波士顿、阿尔伯克基、奥斯汀等地的大学教书。克莱齐奥从年轻时就对中国文化很有兴趣,曾三次来过中国。(舒坦摘编)
●学界热议改革开放三十年文学变迁
近日,孟繁华、陶东风、贺绍俊、王一川、王彬彬、李建军、何言宏、刘川鄂等评论界大腕云集成都,研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文学与文学批评”。“可以看到的是,新时期30年的文学走过了一条精英化与去精英化的道路。”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陶东风概括。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一川则提出,“新闻消遣型批评日益壮大,严重挤压学术性批评的生存空间,可以看做是30年来文学批评的主要特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李建军认为,改革开放30年的文学大致分为前10年和后20年两段。前10年可称为启蒙文学时期,而后20年的文学则面目不清。“文学环境也越来越鱼龙混杂,作家的创作越来越受制于市场,创作的自主性正日益受到越来越大的伤害。”《当代文坛》杂志社主编罗勇提出,从小说创作来看,不可否认近年确实出现了一些感人的作品,但大多作品的文学气象、精神品质仍需大打折扣——都一致地表现出对现实经验太执著、贴现实太近。近乎生动的纪实文学故事而非小说,他认为,这从一个侧面显示出当代作家在知识结构与精神储备方面的差距。沈阳师范大学教授贺绍俊则更愿意从乐观角度来看待文学批评30年。“上世纪90年代文学批评已构成一个崭新的阶段,它的意义就在于开始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文学批评生态环境。”贺绍俊认为,上世纪80年代的文学批评形态是比较单一、缺乏生态性的,而社会转型为文学批评的发展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可能性。(舒坦摘编)
●“春申原创文学奖”沪上揭晓
近日“春申原创文学奖”在上海颁奖,共揭晓了6个奖项:金仁顺的短篇小说《彼此》获2007年度最佳小说奖;熊召政的《去明朝看风景》获2007年度最佳文学著作奖(非小说类);《收获》杂志副主编程永新获首届文学编辑成就奖;兰晓龙的《士兵突击》获最佳影视原创文学剧本奖;《苿莉花开》原著小说《妇女生活》的作者苏童,获最佳影视原创文学奖;黄维若编剧的《秀才与刽子手》获最佳舞台剧原创文学奖。“春申原创文学奖”由文汇报社、《作家》杂志社、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旨在褒奖文学创作中的原创精神,鼓励文学原创对影视创作、舞台剧的延伸意义,激励文学编辑对于文学创作的贡献。此次评奖范围是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在我国内地出版、发表、播出、发行的作品。(舒坦摘编)
●鲁迅在日本珍贵资料亮相西北大学
包括入学通知、课程表、考勤表、成绩单、作业、同学照片等在内的一批鲁迅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期间珍贵资料图片9月22日在西北大学展出,这些资料是日本东北大学赠送给西北大学的,其中有些资料是第一次在国内公开披露。1904年到1906年,鲁迅曾经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医学,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是现在日本东北大学医学部的前身。这次日本东北大学赠送给西北大学的资料图片包括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同意鲁迅入学复函、鲁迅的入学志愿书、履历表、课程表、考勤表、学籍表(学籍表上注明鲁迅于1906年3月15日退学)、1905年7月的考试成绩单、医学笔记、脉管学笔记、人体下肢肌肉素描、面部肌肉素描等珍贵图片。其中还有藤野先生用红笔修改的鲁迅医学作业、鲁迅学习期间的住所、同一公寓同学照片、学习期间与同学的照片等,其中有些资料是第一次在国内公开披露。资料基本上勾勒出鲁迅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的学习经历、生活过程和社会关系,为鲁迅研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第一手史料。(舒坦摘编)
作家声音
●莫言指出“乡土文学”概念应拓展
由铁凝担任团长的中国作家代表团10月5日来到韩国春川,与韩日作家们共同纪念此地一位已故作家金裕贞的百年诞辰。29岁就英年早逝的金裕贞留下了《春天,春天》等30篇影响后世的小说。这些小说乡土气息浓郁,因此,关于“乡土文学”的话题成为三国作家们的讨论重点。中国作家莫言在其主题发言中借此提出了“应该拓展乡土文学概念”的建议。谈到乡土文学,大家都会想到乡村、大地、植物、动物这些概念。莫言说,这当然没错,但他认为: “时至今日,如果依然用这种机械的方式来给作家和文学定位、分类,势必会使乡土文学日益狭窄,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农村的地盘正在缩小,原始的乡土生活,正在变成一个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