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借助多媒体使诗歌教学更精彩

作者:樊桂林




  诗歌是一种更为纯粹更为精微的文学,它具有凝练、含蓄、跳跃、象征、反常的特征。也正是这些特征使得诗歌教学有了更多的再创作的机会,再创作的过程就是教师引领学生体会诗歌的艺术美的过程,是学生获得审美享受的过程。
  但这个“获得审美享受的过程”在教学中不是轻易能够实现的,由于一些诗歌,特别是古诗词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太遥远,一般学生学习诗歌只能停留在朗读、背诵等表面层次上,对诗歌的意境体会不深,很难获得审美快感。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借助一些得法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加深理解,通过实践,我认为借助多媒体,诗歌教学更精彩。不仅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倍增,而且会更快地进入诗歌的意境,从而获得艺术美感。
  在诗歌教学中,首先是朗读诗歌,但教师干巴巴的范读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如果借助多媒体,效果就会大不相同。我在讲授“词”时,为学生播放李煜的《虞美人》、《相见欢》,苏轼的《水调歌头》,岳飞的《满江红》的歌曲,让学生理解词的歌唱性,欣赏词所达的美感。当学生朗读《琵琶行》时,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琵琶曲《春江花月夜》,再配以古代歌女弹奏琵琶的图片,或者江南月夜的图片,一下子就会将学生引领到白居易所描绘的境界中。听觉和视觉的刺激会加深学生对作者所描绘的音乐的理解,“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窃窃如私语。大弦小弦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样的描写,对琵琶音乐不熟悉的学生是很难理解的,只有借助相关的琵琶曲,并有“flash”制作出相关的画面,如来一个五彩缤纷的珠子纷纷落下的画面,会使教学更为形象直观,诗句“大珠小珠落玉盘”所呈现出的目不暇接,转化为耳不暇闻的音乐变化之美,会激起学生强烈的审美欲望。让学生朗读《孔雀东南飞》,以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作为背景音乐,缠绵凄婉的音乐让人似乎看到刘兰芝和焦仲卿爱情的悲欢离合,体会到他们离别时的柔肠寸断。结果发现许多同学读到“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已是泪流满面,这说明多媒体帮助学生与文本产生了感情的交流,促使学生深入并深切地感受和领悟诗文所创设的意境。
  诗歌像“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学生不能热爱诗歌的重要原因是对诗歌理解困难,好多学生读诗常常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故而望“诗”却步。诗歌主要靠意象传情达意,意象是诗人的思想感情与生活中的物象的结合,是以象寓意的艺术形象。诗歌讲究含蓄、朦胧、凝练,常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使“象”与“意”完美结合。而学生由于人生阅历的局限,对诗中的意象很难准确理解,不理解造成学生对诗歌的敬而远之。如果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将诗中的意象以相关的画面呈现出来,为学生创设理解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主观的体验中,达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艺术境界,就会大大激发起学生的审美积极性。
  意想组合构成的图画,形成诗歌的意境。意境是古诗词的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让学生整体感知诗歌的意境尤为重要。但诗人往往要借助一些表达技巧来突显意境,而“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的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什克洛夫斯基:《作为技巧的艺术》,转引自朱立元主编《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6月出版,第45页。)如《山居秋暝》采用“以动衬静、以声衬静”的表达技巧,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传达夜晚山间的清幽和恬静。这种写法是妙不可言,但没有这方面生活经历的学生就很难理解了,他们或许理解为竹林间的喧闹,这时就需要多媒体呈现给学生以直观的形象。我设计了一组泉水从山涧一滴一滴滴落在岩石上的镜头,滴滴清脆的响声突显了空寂,学生们马上体会到山间的幽静,从而更好地领略到诗中恬淡、闲适、脱俗的艺术境界,思想得以净化,心灵获取片刻的宁静,这就达到了诗歌教学审美教育的目的。
  学习诗歌还有一个重要的方法,即“知人论世”。通过了解作者的风格和作品产生的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所抒发的感情。关于这一点,仅做抽象的介绍是不够的,如果有关于作者的影视资料,抽时间为学生播放,学生对作者的内心了解会更深刻。我在讲李清照的《声声慢》时,播放了一段李清照晚年流落江南,卖字为生的电影镜头,然后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威”拿来讲解,同学们被李清照晚年寂寞彷徨、凄凉悲惨的处境感染了,后面所描绘的景物:乍暖还寒的天气、入夜猛起的秋风、南飞的大雁、满地的黄花、窗前的梧桐、黄昏的细雨,学生们能够从中解读出浓浓的愁绪来,这证明直观的作者介绍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心灵与文本产生共鸣,从而提高了鉴赏能力。接受美学理论的代表伊瑟尔在《人本的召唤结构》中提出了“审美期待”的概念,从这个角度来看,也许学生看过关于陆游的影片,就会期待了解他的作品《钗头凤》;看了李清照的影片,可能会产生阅读李清照作品的期待;听到邓丽君吟唱的《明月几时有》,可能因为喜爱歌曲而产生学生苏轼《水调歌头》的审美期待。这在传统的教学中是难以实现的,但多媒体可以帮助我们在教学中填补这个空白。
  诗歌“字字机杼,篇篇锦绣”的艺术魅力让人获得美的享受,所以诗歌教学是在培养学生终身受用无穷的审美品位和艺术鉴赏能力,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很难极尽呈现诗歌的种种妙处。如果在诗歌教学中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诗歌教学会更加精彩纷呈,从而吸引学生热爱诗歌,建立纯洁高尚的审美情趣。
  樊桂林,河北省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