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写作视阈里的阅读积累与能力培养
作者:程昌萍
一、一、二年级学生阅读积累兴趣的培养
(一)课本知识阅读积累。教材本身非常注重引导学生积累,以二年级为例,词串安排了8课,24篇课文仅有11篇没有安排背诵,但这11课都安排了朗读或复述等,再加8个练习中都安排了读读背背。学生只要踏踏实实读了、背了,就有了一定的积累。
(二)课文拓展阅读积累。还是以二年级下册为例,识字1中四组词串分别说了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以及在节日里干什么。我们联系二年级上册学的二十四节气,让学生了解在这些节气里人们都干什么。以四个节日带出二十四个节气,学生的词汇量、知识量大增,学生在查资料的过程中兴趣很高,然后选自己喜欢的节日模仿课文,写几个词串。又如,识字2的四组词串是描写桂林山水,可以引导学生将词语与图结合,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桂林山水、风土人情。学生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锻炼。还有些学生并不满足课本上的词,课外查资料:桂林在祖国的什么地方?怎么美?美到什么程度?将这些记到自己的积累本上。写话时,学生就会把图文、资料结合起来加以想象。再如,《黑板跑了》讲的是安培的故事,《晚上的太阳》讲的是爱迪生的故事,课前或课后让学生找到二位科学家的故事,还有《台湾的蝴蝶谷》、《欢乐的泼水节》等,都可以将知识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三)课外阅读积累。低年级学生的行为特点是好动不好静,自制能力差,不懂得时间的合理安排和利用,更不习惯长时间阅读。基于此,我们首先培养他们定时定点阅读书籍报刊的习惯,引导学生用好《现代少年报》《小学语文报》,指导学生做好简单的读书笔记。主要方法是:读—划—抄—画—读。读即借助拼音,读通读懂文章;划即在原文上划出自己喜欢的词句段;抄即把喜欢的词句段抄在积累本上;画即用彩色笔画一些图案装饰一下,愉悦自己,让自己喜欢回头再读;读即反复品读自己喜欢的词句段,欣赏自己的积累。教师不规定学生的积累量,只要积累了就行。每周检查一次,后来发展到每周两次,积累做得好的被评为“积累小博士”。通过两年的训练,学生养成了每天读课外书报,坚持积累的好习惯,学生最少积累两本,最多达六本。这样,充实了课内知识,丰富了课外知识,学生逐渐养成了每天30分钟阅读积累的好习惯,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起来了,形成了良性循环。
也许有人会说,二年级的孩子,看这么多的课外书,写这么多的积累,这不是增加孩子们的负担吗?事实并不这样。课本知识积累在课堂上就能完成,课文拓展积累,作为预习或拓展训练完成,这种训练结合教材较紧,针对性强,学生乐于查阅。至于课外阅读积累,开始时,有的学生懒得动笔,或偷工减料,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渐渐习惯于不动笔墨不读书,特别是孩子们翻看自己的积累本,就像翻看自己编写的图文并茂的百科全书时,那种快乐,旁人是难以体会的。
二、三、四年级学生阅读积累能力的培养
在三年级上学期的一次班会上,我征集班训,要求用一句话表达出全班同学的共同愿望,没有想到全班六个小组,竟有四个小组用了“我们好读书,读书就要读好书,该读书时就要好好读书”这句话表达自己的心愿。古人说“乐学才能善求”,我们解决了“乐学”的问题,学生已有兴趣读书积累,但如何把阅读积累兴趣升华为一种能力,亦即不仅让学生“爱看书”,还要让学生“会看书”,这更重要也更难。
(一)学科整合,拓宽阅读积累渠道。学科教师通常把自己的责任局限在所教学科的范围内,这种对教师责任的狭隘理解,使一些老师忽视了对学生品德的关怀,忽视了知识的整合。我很欣赏“联通”,联通了才会有更多更广泛的信息源。各学科整合后,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知识、信息交融起来,横向纵向织成一张网,积累量会大起来,会活起来。怎样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呢?教师首先要做个有心人,在学生需要的时候起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就能完成。我校三年级小班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学习信息技术,许多学生掌握了一些网络知识,他们经常在网上查阅资料。《石头书》等课文都是在微机室里上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在学习《微笑着承受一切》时,对于桑兰到底能不能站起来的争论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学生们通过查资料,认识到从医学角度看,高位截瘫的桑兰站起来的希望十分渺茫,但桑兰超乎常人的坚强与乐观让大家感到她从来就没有倒下,孩子们从网上还了解到桑兰曾在楚天信息台做过主持嘉宾,他们兴奋地表示,桑兰再来做嘉宾,我们一定去看她,或给她打电话。
要学好语文,必须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引导学生诵读古代文学经典,赏品名著名篇,了解经典成语故事来历,以培养学生深厚的文化内涵。三年级时我引导学生将《国学》中的《龟蛇二山》《归元寺的五百罗汉》《沔阳民间的屋檐画》与语文课上的《少年王勃》中的滕王阁等名胜古迹、民风民俗相整合,学生通过到归元寺、黄鹤楼实地游览,将课本和门票游览地的介绍等信息,以及自己的感受融合在一起写出了生动的游记。
(二)动静结合,背诵赏析,丰富阅读。在一次活动课上,我们一起玩民间游戏《拍花巴掌》,就是两个人两只手掌交叉对拍,随着节奏,说着押韵上口的诗句。顿时,教室里像炸开的锅,学生拍掌声,诗歌诵读声,快乐的欢笑声,汇成欢快的海洋,不到5分钟,孩子们全记住了这首拍花巴掌歌。下课了,孩子们意犹未尽跑到教室外继续拍着,用脚踏着节奏,转着圈儿,快乐得像一只只鸟儿,把传统的民间游戏演绎得生动、精彩。看着看着,我不禁灵机一动,何不将《小学生必背诗文》中的诗文,以孩子们喜欢的形式让他们背下来呢?这个主意真不错!在2002年仅11月份,有的学生将《小学生必背古诗文70篇》都背熟悉了,最慢的也背了30多首。学生们在游戏的动感中找到了诗的节奏,诗的韵律,丰富了阅读积累,愉悦了身心。2002年,学校举行了一次颂读比赛,我班一改常规诵读形式,别开生面地以拍花巴掌和跳彩皮筋的形式,让师生们耳目一新。强烈的动感节奏,欢快的风格,给古老的诗词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串珠成链,形成阅读积累网络。中国五千年的文明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小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积累了一定的关于古代文学家的作品和事迹,就像一颗颗珍珠散落着:孔子、孟子、老子、墨子、屈原、李白、杜甫……,如果给孩子们一根金线,教他们把这些珍珠穿起来,他们很乐意做,而且做得很棒。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能把五千年文化长河中出现的文学大家,按照朝代的先后顺序串连起来,理出一个头绪,建立起一个基本的时序。每认识一位历史名人,每读一篇历史名篇,学生借助辞典知道名人名篇所处的年代,有时还能促使他们提问。记得有一位学生反复比较李白、杜甫的诗,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他们同是唐朝人,都是大诗人,李白的诗豪放、浪漫,而杜甫的诗却忧伤、痛苦,这是为什么呢?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明白了,诗文是时代的产物,李白处在盛唐时期,国泰民安,所以他豪放、浪漫,而杜甫生活在唐朝衰败期,战争动乱,民不聊生,诗人自然无法豪放、浪漫,只能痛苦忧伤了。
在学到《长城和运河》时,我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长城、运河的起始位置,经过哪些省市,体会长城、运河的长与修筑的不易,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学习《美丽的南沙群岛》《庐山的云雾》《台湾的蝴蝶谷》《欢乐的泼水节》等课文时,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这些美景在祖国的什么地方,美丽故事的发生地,查找相应的山土人情资料,丰富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积累的习惯。在学习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歌时,学生很感兴趣,他们在地图上找到各省市的位置,古代的现代的故事,学生都能找到发生的地点,从而感到历史的真实。还有诸如按季节分类阅读积累,按文体分类阅读积累等都是比较常见的阅读积累方法。在长期的阅读积累过程中,学生逐步形成了阅读积累能力,促进了学生能力的提高,我们班每年都要编一本学生的作品集,名曰《足迹》,这是学生阅读积累的成果。
三、结语
厚积才能薄发,写作即是在厚实的积累下,迸发出灵动的火花。阅读积累是写作的基础,是学生写活作文的加油站。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乐于积累,善于积累,对学生作文来说,至关重要。只要我们在阅读积累上下足了功夫,取得了成效,就会为破解学生作文难立下坚实的基础。
程昌萍,女,教师,现居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