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课堂教学应多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作者:成孟武




  一个班四五十个学生,程度参差不齐,智商高低不一。班级授课,教师很难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听懂学会,难免出现吃不了和吃不饱的问题。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组内合作学习——阅读理解,交流讨论,人人有机会参与到课堂中来,解决了人数多难以一一顾及的问题,便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组建合作小组
  
  现在的课堂,学生座位多数是秧田式的排列,所以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以前后两桌四人组成比较合适。既便于快速组织展开集中学习,也利于随时分散个人独立思考,还避免人多嘴杂、意见不易统一、疏漏个别人而使学习流于形式的弊端。排座位时,教师要既考虑学生个头高低和视力优劣,又注意学生成绩和个性的差异。一般来讲,学习小组可以有“差异性”和“相近性”两种组织形式。差异性搭配又叫异质搭配:成绩好与成绩差的搭配,好动的和好静的结合,性格内向的和性格外向的成组。这种搭配有利于以好带差,相互弥补。相近性搭配又叫同质搭配:好动的、好静的、能言的与善辩的、外向的、内向的分别搭配。这种形式容易展开讨论,防止讨论时一人独霸、意见一边倒的情况。每种搭配各有利弊,要以力求所有学生在组内积极开展学习为原则。另外,学习小组最好不要一成不变,变换组员利于学生吸收不同人的长处,培养他们和各种人合作的能力。至于多长时间变,每次全动还是部分调整,都要根据小组开展活动的情况而定。
  学习小组要设负责人,小组的活动一般在他的主持下开展。小组集体朗读、分段轮流朗读,解决组内个别人的疑难,组织讨论问题,归纳大家的意见,明确分歧的所在等全靠这个小组长。所以,小组长既要有组织能力,又要有一定的威信和判别是非的能力。
  
  二、明确学习目标
  
  有明确的目标,小组学习才能有的放矢,有序开展。课堂上,教师开课首先要带领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每课前面都有预习或者阅读提示(精读课文前面是预习,略读课文前面是阅读提示),它一般都简明扼要地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介绍文章内容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提出阅读学习的要求和方法,提示重点思考的问题等。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它。例如《詹天佑》一文的预习:这篇课文讲的是清朝末年的事情,距离现在快一百多年了。当时,由于清朝政府腐败无能,中国遭受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和欺侮。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这件事,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介绍历史和课文主要内容。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詹天佑在主持修筑这条铁路的过程中克服了那些困难——提示阅读理解的重点。把最使你感动的地方画下来,也可以在旁边简单写写自己的感想——点出学习的方法要求。
  预习和阅读提示学生一般都可以自己读懂,教师稍加引导,学生就可以从中搞懂学习的目标、任务和方法。字词学习任务除了教材统一要求外,学生个人还会有不同,随着学习进程会逐渐显露。
  每册书都配有一定量的选读课文,选读课文课后都有思考题,学生同样可以借助它明确阅读目标。
  
  三、确保有效合作
  
  为了保证小组合作有效、顺利,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制定相应的激励制度和学习步骤、方法,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还要长期坚持,形成习惯,长成能力。
  小组学习讨论的顺序一般应由小问题到大问题,由个别问题到一般问题。个别人不认得的字、不理解的词等问题问同学、查字典,先解决。含意深刻的句子,涉及文章主旨的问题,需要联系时代背景才能加深理解的,先在组内广泛讨论,达成一致认识的选好代表准备给全班讲解;组内不能解决或者意见分歧的组长记录下来,向全班诘问。
  语文课阅读的程序一般规定为“三读”。一是读正确,组长组织全组朗读课文,可以分人分段读,也可以集体朗读,还可以分段轮读和集体朗读相结合,达到每人都能正确地读课文,不读错别字,没有不认识的字,多音字不误读。二是读流利,结合学习目标,带着预习里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想,互相指正,相互讨论,在弄懂内容的基础上读出句子的重点词字,读出段的重点句子,懂得文章的重点段,把握文章的主旨。三是读出感情,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感情、文章的思想,结合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小组合作必须能够有效监控。四五十人的班一般可以组成11个左右的四人小组,组内主要由小组长监控。可以给组长设计评价手册,朗读得好(声音响亮正确流利有感情)、聆听认真(专注能及时指出别人朗读的问题或者补充发言)、讨论积极,发言踊跃、意见得到大家认同度高的,组长及时给予加分奖励(每项一分,累加作为平时成绩)。每个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小组长尽职尽责的情况则由教师适时决定加分或者口头表扬,向其他组推介好的做法等。
  组内发言或者朗读时,发言人必须站立,以示对大家礼貌。居高临下声音容易被全体组员听听清楚;鹤立鸡群,大家一目了然,增加了发言的严肃性,教师也便于掌握各小组学习讨论的进度、学习组织的情况。
  小组学习时间,教师巡查并注意指导和调控整个讨论的过程,视进度决定学习阶段的发展与转换。可以随机以学生的身份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便于及时发现和解决组内遇到的问题。如,帮助个别小组长协调组织,发现学习中学生可能出现的课前预设之外的问题并加以解决等。
  
  四、实现多元发展
  
  小组学习因各组人员和小组长的组织情况而有所不同,教师必须依照课标对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形成统一的正确认识,达成教育教学的目标。字词问题、课文中重点句的理解,含意深刻句子,古今异义的词句等答案比较具体的可以采用答卷、听写等方式检查。教师把事先准备的测试题分发下去,学生答后由组长检查打分,并在组内及时帮助改正。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思想感情的体会等,需要全班交流,取得相对一致的认识。全班讨论时,由组内推荐代表阐述各自的见解。本组成员可以优先对自己代表的发言进行补充,其他组的聆听者可以提出质疑、补充或者直接谈出本组的不同观点。为了防止少数优秀生把持课堂,保证全班学生有均等的机会,规定小组不能每次选派同一个代表。代表的发言受到全班一致好评时,给全组每人加分奖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可以促使小组内人人用心,加强合作。
  精心组建学习小组,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不断完善学习保证机制和方法程序,与学习阶段同步的多样性评价,使课堂教学既有序开展,又生机盎然,教学效率明显提高。
  小组学习,人数少,能保证每个人都有机会给大家朗读、和大家讨论;范围小,原来不敢在众人面前发言的学生打消了顾虑。面对同桌邻座,有问题信口问,有困难随时提。因为是同辈,人人以能够找出对方读书的误漏为光荣,以能在别人回答的基础上更出新意为自豪。组内经常会因某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因互相不服而反复研读课文、分头查阅资料或者找老师公断的事。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因相互指正而进步,口头表达能力因相互借鉴而提高,分析比较等思维能力因反复锤炼而不断增强;混沌的认识在辩论中趋于澄澈,合作能力欠缺的在言来语去中有了提升,同学之间的情感也随之加深融洽。一句话,小组合作学习让思维互相碰撞,同伴彼此启发,大家共同提高。
  小组学习,打破了课堂上教师一统天下,学生盲目、被动的“授——受”模式。从目标的确定到课文的阅读、问题的探讨,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自主阅读,自由讨论,多样理解。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引导者。在课堂里,师生平等、和谐共商,彼此促进——因为思维之间的自由磋磨,教师经常也会从中受到启迪、有所收获,课程经常会生成在教师的预设之外。
  小组学习,跳出了课堂上师生一问一答的窠臼,把教师、学生的教育与被教育的单一关系变成了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多维互动。把单一的教师总结性评价变成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随进程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取长补短、自主改进的多种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既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又给他们提供了合作交流的平台,最大限度的关注每一个学生,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人人在课堂上动口动脑动手、有机会和别人碰撞思想、交流看法。它促使学生多方面发展,多维项进步,是班级授课制的补充和改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成孟武,教师,现居广东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