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让情感教育贯穿作文教学全过程
作者:马美光
一、热爱生活 厚积薄发
生活赋于每一个人的机遇是相等的,就看你能不能及时抓住。大千世界,变幻无穷,茫茫人生,多彩多姿。痛苦与欢乐,悲凉和幸福,只不过是一次次人生经历。当你回首的时候,那曲曲折折的道路正是一道美丽的人生风景。我们教书,更是育人。作文,正是为了培养人格,让学生满腔热情地投入生活,认真地对待生活,仔细地观察生活。大自然中零山碎水,一草一木,飞禽走兽,无不充满情趣,充满生命的哲理。人生社会,更是一个广阔的舞台,生旦净末各登台,演绎出无数的悲欢离合。芸芸众生,每一时、每一刻都赋出瑰丽的华章,或轻灵的小曲,就看你爱不爱这生活。我们有责任让学生走向生活这无垠的天地,用纯洁无邪的心灵去感受、去体验、去积累情感。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难道不是生活的厚积、感情的喷发?我经常带领学生走向春天的田野,顿悟百花齐放的艳丽多姿,感受生命的旺盛勃发;登上秋天的山峦,领略秋阳的高爽,松涛的澎湃。我引导学生热爱同学,关心他人,关注自己周围的人和事,细腻地体会同学之间的真情善意,机智聪明。我要求学生在家里孝敬父母,感受家庭的温馨和睦。我更希望学生用自己稚嫩的心灵去发现生活中的美丑,辨别善恶,判断香臭,于细微处见真情,把凡人琐事里的动人之处表现出来。
“我们漫步在家乡的小路上,看到那柳树随风摇曳,仿佛脱去了灰色紧身服,换上一身绿色的春装,沉睡了一冬的小草,苏醒了,倔强地把头伸出了地面,虽然只见一点嫩绿,却充满了无穷的生机……”这是习作《找春天》,春天就在“我”的身边。“风,呼啸着;雨,瓢泼着;风刮断了伞骨,雨浇透了衣服;我和你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身后那两行曲曲折折的脚印似乎在泣诉着行路的艰难。”这就是风狂雨猛《雨中情》,小作者细心地观察、体验,热情地赞美春天,赞美同学之情。
二、感悟生活 情达辞畅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需要发现、挖掘、疏通,使泉水喷涌。在生活中感受和领悟人生的意义,作为小学生,毕竟是稚嫩、肤浅的,这就需要教师指点辅导,把生活和情感梳理。缤纷烂漫的生活,究竟哪一点最动人?小学生往往会咬着笔杆,低头沉思。思绪纷繁,就像进入大观园,缦带回栏,飞阁流丹,小桥流水,花团锦簇,不胜枚举,又举不出。正是混沌未开,朦朦胧胧,这时,教师的轻轻一点,犹如茅塞顿开,文思豁然。这轻轻一点,点石成金,可不是一时之灵动也。教师本身需要准确把握人生观、价值观,对生活有深切的感受,并完全理解小学生的心理状态、情感历程。我经常在作文课前与学生交谈,根据设计的作文题,有意识地引发学生探寻生活积累的素材,酝酿情绪,启发思维,确定主题。在课堂上让学生说,把要写的东西畅快地说出来,相互交流,特别是学生说到一些关键处、动人处,就要求学生再说一遍,反复追问,使学生能深入挖掘内涵,激起情感的波浪,闪现出思想的火花。情动于衷,自然形诸于外,挥笔而成佳作。当《我爱故乡的杨梅》学了以后,一位学生也仿写了一篇《我爱校园的棕树》,第一稿时,这学生主要从外形观察,写了棕树的一年四季常青的特点,没有深入到由树及人,借物抒情的境界,我就仔细地问她:“你为什么要写校园的棕树?从棕树身上发现了哪些特点?跟我们的学校生活有什么联系?”等问题,通过启发诱导,终于把“爱棕树、爱学校、爱人生”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她在结尾中由衷地抒情:“我爱校园的棕树,因为它给我们的校园增添了无限生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穷乐趣,更有那正直挺拔、四季常青的气质,使我们增强了搏击风雨,战胜困难的勇气。”
写作文缺少情感,泛泛写来,读之如无病呻吟,味同嚼蜡;写文章感情充沛,辞意畅达,这时如饮甘泉,余香留颊。语言需要积累,同样,情感也需要积累。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语文课本大多是编者精选的名篇佳作,充满真情实感,必须细细品味,加深理解和体验。小学生从初识文字,用字组词,连词成句,联句成段,最后布局谋篇,这语言学习的过程,是间接认识生活,开拓视野,丰富人生阅历的过程;是学习民族语言,接受民族文化的过程;是思想从幼稚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也是情感不断升华的过程。西方哲学家认为,语文是人与世界的根本纽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中介。语言是人的存在家园。世界进入了语言就是进入了理解,人以语言形式理解世界就是在把握真理。帕默尔说:“语言忠实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忠实地反映了它的各种游戏和娱乐、各种信仰和偏见。”小学语文课本不但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语言材料,而且展示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既大量积累词汇,又不断汲取精神营养,提高对生活的认识能力、判断能力和审美能力。每一篇课文都向学生展现出一幅幅生趣盎然的生活画卷,课文中有和太阳一同升起的鲜艳的五星红旗,有庄严雄伟的人民大会堂;有波澜壮阔的钱江潮,有风光迷人的水城威尼斯;有医学家李时珍,有科学家童第周,有军事家孙膑,有英雄邱少云……每一篇课文都讲述着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引人深思,引人遐想。天真浪漫的小学生在阅读中得到了大师的启迪,人文的熏陶,精神得到提升,情感更加丰富。
因此,我在阅读教学中十分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我指导学生阅读《第一次抱母亲》(苏教版语文第八册),通过深入探究,使学生深刻领悟母爱的无私和伟大,激发学生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课后布置学生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一是为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表达自己的孝心;二是希望学生和家长共同探讨“母爱”的话题,写一篇歌颂母爱的作文。这项实践活动,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学生把课文中的间接的生活体验和生活实践中的真实感受倾注笔端。有位女生自拟作文题《最小的礼物》。文中写道:“今天是您的生日,我该用什么来祝福您?一枝花?一首歌?一顿饭?我琢磨着,沉思着……‘吱呀’门开了,进来的是妈妈,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立即扑了上去,紧紧地抱住了她,深深地,深深地,带着母亲对我十多年来的养育之恩的感激,带着我对母亲生日的祝福,永远地将这圣洁的吻,印在了母亲的脸上,印在了母亲的心上。母亲笑了,笑得那么灿烂,那么幸福,那么知足……”有位家长跟我谈起这件事,感慨道:“我步入不惑之年,才真切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崇高。”是啊,指导学生阅读和写作,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做人,而做人首先要有爱心,爱心的基础是孝敬父母。要让学生深切体验家庭生活的风风雨雨,温馨和愁烦,领悟天伦之理。让他们在社会、学校、家庭的生活实践中观察、认识、体验,在平凡中发现不平凡,在平淡中寻找新奇。写出感情真挚的佳作。
三、评点生活 真情实感
作文教学,学生是主体,要让学生积极参与,乐此不疲,就必须尊重学生的意愿,珍惜学生的艰苦劳动。学生的作文,也是一种创作,是心灵的结晶。从选材、构思、谋篇等一系列过程中,他们是付出心血的。在教师的眼里,学生作文中的每一个闪光点,哪怕一个好词,一个佳句,都应该给予正确的评价,积极的鼓励。作文批改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交流思想感情的过程,教师要细心呵护学生学习习作的愿望,让学生感到劳动没有白费。我在批作文时,总是以鼓励学生为主,特别是对选材新颖的作文更是大力深究,挖掘内涵,作文批改时让学生直接参与,或面批、或互批,然后评讲,交流佳作,讨论问题,根据每次作文训练的目的,确定评析重点,充分发扬民主,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浓郁。许多学生通过集体评析后,重起炉灶,更新材料,精心构思,写出比较满意的文章。
作文评改是对学生生活的再认识。通过评改,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观察、分析、感悟生活的能力。所以,我把评改作文称为评析生活,而生活是实实在在的,所以,我又要求学生的作文无论如何都应具有真情实感。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说明,把感情投入生活,才有写作的源泉,把感情倾注笔端,才会有佳作,把师生的感情交融,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马美光,教师,现居浙江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