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课堂教学的导入手法
作者:谢良才
一、趣味性导入,活跃课堂气氛。上课伊始,插入跟本节教材内容有关的有趣问题,能起到活跃课堂气氛,集中学生注意力和诱发求知欲望的良好效果。例如:我在古诗教学之前,我先布置学生去收集李白、杜甫、陆游等诗人的有关资料及作品,学生们有的去图书室找,有的去网上查,有的去书店搬回了《唐诗三百首》。在上课导入时将他们的收获一一展示,这样一来,加上老师的精心策划与引导,学生们学习古诗的兴趣一下子高涨起来,他们一个个就像研究古诗的小博士一样,将全部心理因素都投入到学习实践活动中去,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们的探究欲望。他们不仅有声有色地诵读着刚刚学过的古诗,而且对于那些未曾学过的古诗也同样吟诵得津津有味呢。
二、激将法导入,诱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为了让学生平衡发展和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动手能力等,有时有必须采用这一方法。例如学习曹操的《观沧海》和《龟虽寿》两首诗之后,有学生提问:人们都说曹操是一个“大奸臣”,可语文书却说曹操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这是怎么回事?这时,我就使用“激将法”让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提出这个问题,说明大家能够对所学的东西进行质疑,这种精神值得表扬。不过老师不想直接告诉大家答案,而是想让大家自己去探索、去发现。我敢肯定,只要大家愿意埋下头去广泛地搜集资料,就一定会给这个问题一个圆满的解答,而且会有很多意外的收获,说不定你还能成为易中天、刘心武那样的大学者。大家信不信?”这很容易调动学生参与综合性学习的积极性。
三、从学生行为导入,一箭双雕。有时候,导入不仅仅是为了转移课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是为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教书育人。例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时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前几天发现班内有些同学把各式花样的脚印印在了墙壁上,这种景色真是‘有趣’。法国雕刻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来说,不是缺少发现,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生活在自然中,美几乎无处不在。当然大自然的美不同于巧夺天工的工艺美,不同于绕梁三日的音乐美,也不同于充满青春活力的人体美。然而大自然的美又似乎融合了所有的美,尤其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锦绣山河,真是美得令人陶醉。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季节,展现出不同美得姿态。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组情文并茂,描写四季景色特征优美的课文,领略一下祖国大自然的美景。”这种诗话情景的导入方法能唤醒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并能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利用古诗、电影等导入,养成直觉思维能力。这种导入法,可使学生对语文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愉快地学习。例如:教学《木兰诗》,可以这样导入:千百年来,花木兰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接着播放动画片《花木兰》片段,学生欣赏。这个故事最早却来源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五、引经据典导入,懂得语文知识的重要。结合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选择一些生动的典故、历史题材、生活现象等引入新课,不但利于课堂教学,而且对学生起到教育、警示的作用。例如在教学《陋室铭》时,就采用了这样的方法。师:同学们,请你告诉大家:你最喜欢的座右铭是什么?生:活到老,学到老。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师: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可以看出各位都是有理想有志气的人,但你们知道这里的铭是什么意思吗?生:警戒自已,提醒自己。师:回答得很好,那么铭还有那些意思?请大家看课文《陋室铭》。
课堂教学导入设计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设计出切合实际而又生动风趣的开场白,对整堂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谢良才,教师,现居浙江温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