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诗歌教学要做到诗画结合

作者:黄丽芳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而就“美”而言,中国古典诗词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在古典诗歌教学中,我根据诗歌注重意象组合的特点,适当地创设了一些“画”的情境,让学生从画中入情入境,从而达到理解和赏析的目的。
  
  一、赏“画”品诗美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但我发现,不少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鉴赏没有太大的兴趣,这与一些教师重视理性分析、轻情境创设有很大关系。如果我们在古典诗词教学中能灵活、有效地创设一些具体、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的联想,激发学生的情感;那么,教学过程就会变得活泼多彩、妙趣横生。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我们可以利用音乐、图片、动画、影视等教学媒体再现诗歌中的生活画面,让学生置身于诗歌的情境之中,这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而且还能引导他们更好地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歌的情感、品味诗歌的艺术美。
  如教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时,我用根据这首诗改编的MTV导入,不仅让学生听到了动听的歌曲,还让他们欣赏到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画面。学生很快就被画面渲染的情绪所感染,课堂气氛也因此很快地活跃起来。
  
  二、绘“画”显诗韵
  
  古典诗歌非常注重“诗画结合”“诗中有画”的例子不胜枚举。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杨万里的“小河才露满面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白居易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这些诗句无不是一幅引人入胜的风景画。既然我们常常让学生大胆地发挥想象和联想,从诗歌中悟出画的意境来,那何不让他们把从诗歌中悟出来的画面画下来呢?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简洁的笔画,可以将语言文字变成具体可感的生活画面。这样,诗与画的结合,既让学生动口,又让学生动手借助画笔将文中内容描绘出来。再说,新课标鼓励“学生对教科书进行自我解读与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通过学生的画,我们不也可以看出他们对诗歌意蕴的个性化理解吗?
  
  三、据“画”写美文
  
  古典诗词“简洁却不简单”。许多诗歌,尤其是某些山水田园诗,尽管寥寥数句,却是一篇篇精缩的美文,令人回味无穷。因此,在古典诗词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对意境的理解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以加深他们对诗歌意境的理解,从而提高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如王维《山居秋暝》一课教学的最后环节,我要求学生结合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感情,展开想象,适当地进行艺术加工,将诗歌改写成一篇语言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几分钟过后,许多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写出了文质兼美的散文,其中有一篇这样写道:“秋雨刚刚停歇,山峦格外青翠,格外空灵。明月照着松林,一切都静悄悄的。但仔细一听,泉流石上,潺潺有声。忽然问竹林作响,浣女笑语盈盈地归来了。莲花摇曳,渔舟轻盈地穿过……”这样将读与写结合起来,加深了学生对该诗意境和情感的理解,提高的他们的审美能力,达到了以写促读的目的。
  中国古典诗词大多具有绘画美、音乐美、感情美、语言美等艺术特质,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感受这种美的熏陶时,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吧,让他们描绘诗中之画,走进诗中之境,品味诗中之美;让他们从画中悟出诗的神韵,从诗中品出画的意境,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语文素养,让诗词的教学充满活力!
   黄丽芳,教师,现居广东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