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文言文教学方法谈

作者:任雪芬




  语文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语文学习与语文能力的培养。文言文教学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为了吸收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二是为了训练中学生的语感,能培养中学生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但是分析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仍然以逐字逐句的串讲方式为主——解释词句,分段,再概括层意与中心,方法千遍一律,费时低效。这样长期下来,不仅学生乏味,老师自己也感到厌烦。这显然与新课程的要求是相违背的。
  究其原因,一是老师的功利性思想在作怪。为了赢得高分,不惜进行铺天拉网式的教学,唯恐漏掉一个字、一句话。二是老师自身的古文功底不足,缺乏对文言的美感认识与审美的解读。对一篇文言,往往仅限于字词句的应试技巧的归纳指导。三是缺乏对文言文的教法的研讨。四是文言文本身文字的晦涩难懂。五是学生缺乏文言解词释句的能力,没有文言的基础,尤其是对一些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与用法的积累。这就像英语阅读与理解,如果没有一定的日常词汇积累,就不能很好地理解全文。
  那么如何改进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引导学生自学,开展常规的活动式的文言教学;化难为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具体做法是:选取几个语文水平相对较好的同学,让他们自己选取一些相对难度较小,趣味性又相对较强的,内容学生又相对熟悉的古代寓言故事,以小黑板或投影的形式加以展示。每周一次,进行课前五分钟的文言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文言兴趣与文言的阅读能力,老师再加以简单的点拨。因为课内学习的时间以及内容都是有限,同时我们都知道,上课只是一种引导,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的语文素养,主要是来自课外。所以引导学生课外自学是非常关键,对于文言文学习也是一样的。这样日积月累,效果当然会显著。
  二、改进教法,尝试活动式的文言文教学。教师要努力跳出翻译——讲解——分析的圈子,努力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如诵读式,竞赛式,游戏式,表演式,练习式,读写式等,引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拉近学生与文言的距离。在教学上,一句“教是为了不教”说明方法的重要性。可以选几篇典范的文言文,用几种不同的教法,让学生明了方法对学习的影响。一旦学生知道了学习方法,他们会不自觉的运用到今后的学习中去。
  三、制定计划,整体安排;分散难点,突出重点。计划要突出每一阶段甚至每一堂课的重点,实行经济有效的教学。目前文言文的教学,之所以一言堂,面面俱到,主要是老师缺乏对文言教学的整体性与层次性的把握。一则文言文教学,往往从字词句到中心内容与写法分析,凡所涉及,必有实词虚词一一落实,所以一则短的文言教学往往需要两三个课时。这样学生学得吃力,因为记的内容很多,效果也不明显。奏效的做法是:因材施教。在设计时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在教学内容上大胆取舍。比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教学重点,可着重使动用法的掌握;《曹刿论战》,可着重名词活用作动词的讲解;《出师表》可突出“以”的意义与用法。至于重点以外的其他知识,可以在文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再联系归纳。
  四、老师要吃透教材,提高自身对文言的解读与鉴赏的能力。选入初中的文言,都是精粹。不仅文笔美,而且富有哲理,令人回味无穷。老师要努力站在欣赏的高度,去发掘文本的魅力之处;同时读写结合,学以致用;在平时语文教学中,加强课内外的联系,扩大文言文教学的阅读总量。只有老师对所学的文言文及古文化常识有全方位的了解,同时对知识有比较精细的掌握,在教学时,才能做到举重若轻,学生学起来也轻松。
  中学文言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文言兴趣与文言的阅读能力,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学。教师要制定计划,整体安排;要努力改进教法。当然,具体的做法应该是多样的、灵活的,只要我们不停地探索,教学效果一定会不断地提高。
  任雪芬,教师,现居浙江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