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新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四大议事日程

作者:卢 涛




  教育心理学关注的领域是教——学过程,即教学——学习的过程或讲授——学习过程。它涉及到四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学生、教师、课堂策略、教学内容。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我想就以下四个语文教学议事日程,粗浅地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学生应成为被尊重的个体
  
  学生是教师的授课对象,是有自我想法的独立个体。个体的“他”与其他学生相比,既有个性又有共性。但可惜的是传统的教学更多的把学生作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过分追求统一,抹杀了学生的想法和个性。以语文写作教学为例,长期的高考备考训练、评改,似乎最后把他们的作文都雕塑成“千人一面”的高考“满分作文”模式。每年中央电视台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揭晓后,全国有多少语文教师急忙把相关的人物事迹连夜印发给学生,并要求他们在作文中要必须使用事迹。年年高考,今又高考。每年高考满分作文出炉,满目皆是“李白”、“陶渊明”、“屈原”。大量华丽的排比,生硬的抒情,让人怀疑所有满分作文的作者都是出自同一师门。难道学生写写他身边事,写写身边人,就一定是肤浅吗?我看,如果学生认真的观察,深入的体会,写他家隔壁的老王就会比写一千年前的李白要来得自然。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学生应成为被尊重的个体,这是面对新课改,我们语文教师应树立的学生观。在进行作文教学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鼓励他们去想象去思考,写出自己“真实的体验,独特的感受”,以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高中作文教学不应培养全国统一的“写作流水线”,而是应培养会用语言表达自己思想的“真实”的“人”。
  
  二、教师应正确发挥主导功能提高反思能力
  
  教学议事日程之二是教师,即教师的态度及对学习的理解。
  课程改革是人的改革,要成功实施语文课程教育教学的改革,必须要依靠语文教师。
  从《新课标》提出的基本理论来看,现代语文教师的角色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和学生都是教育教学的中心人物,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功能,使学生成为学习行动者,让学生享有独特体验、持续发展的权利。
  当然,这种主导功能不是绝对的权威,而是通过组织、激发、引导、指导来实现,就像杜威强调教育应有互动一样,教师的主导功能可以在教学的互动中充分发挥出来。
  除此之外,教师的反思精神也是新课改需要提倡的。用Maxicne Greene“作为陌生人的教师”的观点来解释,就是一个人背离别人时会有关于目标、关于能力的更清晰的认识。
  教师要保持作为教育者的敏感,去更多地关注个体差异、成长迹象、学生兴趣、好奇心及需要等。在教学过程中,学会去评论、反思,发现其中蕴涵的新问题。
  
  三、课堂应结合学生特点避免形式化
  
  课堂策略是教师真实的课堂行为,是教师教学策略的外显情形。
  教师选择怎样的课堂策略,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不同的教学内容,并且注重运用教科书上的种种开放性设计,整合课内外资源,沟通课堂与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
  目前一些新课改的示范课,大多给我一种“形式大于内容”印象。比如,散文《故都的秋》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教师把几个秋天的画面运用PPT软件展现出来,配上一些悠扬的钢琴曲,似乎就是新方法新技巧了。而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画面就一直停留在那张风景图上,并没有对散文中作者所写景物蕴涵的情感多做分析。
  我认为,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不应该仅仅是“画板”或是“音箱”。新的教学元素参与教学,应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散文教学更需要学生的想象。风景画面投影在屏幕上,看似新鲜,实则是用教师的审美感受强加给学生。学生脑海中的“秋”也许并不像教师给出的画面那样,也许更丰富更生动。
  所以,课堂策略的选择,应不求新奇但求适用,要避免形式化。
  
  四、教师应加钻研教学内容“与生俱进”
  
  教学内容是一个大课题。对教师而言,要懂得教授某一学科的知识,就意味着懂得知道如何根据学生的学习特性而将内容分解进行教授。
  语文教学,工具性是其学科的基本性质。那么教师应指导学生理解和应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掌握语文这个工具,其标志为学生具有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
  教师在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不要忘记语文还有另一重要性质——思想性。利用语文课堂这个平台进行语文思想道德教育是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目前语文高中教材经过几次修订,语文课文不再局限于“阶级斗争为纲”的选文划线。以《诗经》为例,从只有《伐檀》《硕鼠》拓展到《关雎》《兼葭》《鹿鸣》《氓》《静女》《兼葭》等。由讽刺封建地主阶级荒淫贪婪的主题,到歌颂爱情向往自由的主题拓展,就很好的说明新课改提倡人文思想教育这一点。除了以前我们关注的爱国主义、民族传统、革命传统,社会主义教育之外,国际理解、人类友爱、民族相互依存;热爱自然、美好生活情趣;诚实、正直、勇敢、守纪、负责、合作、宽容、理解、孝敬、坦荡、乐观、上进等;知识经济、信息化、科技发展、可持续发展;实事求是、追求真理、辨别真伪等;民主、法制、以人为本、人权、人类尊严等;批判、讽刺等主题也在新教材中一一体现。而修订后保留的篇目中所蕴涵的人文思想该怎样真正渗透到语文教学中,这也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待日益兴盛的奇幻小说、网络博客等文学样式,语文教师也不能持一棒打死的态度,而应该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取其精华地将新生的文学信息融入中学语文教学内容中来。
  只有语文教师自身不断得到充实了,不断“与时俱进”、“与生俱进”,才能更好地适应本学科逐渐发展的要求。
  
  五、小结
  
  新课改的教学涉及到四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学生、教师、课堂策略、教学内容,是紧密相连、互相影响的。忽视任何一个方面的做法都是不明智的。
  要真正实现新课改观念的根本转变,是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许多新课改实验地区,“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
  我国的教育已经被赋予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所以新课改不应该只是成为一轮新的游戏,而应该真正成为民族强盛的立国之举,这需要所有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
  卢涛,女,广西柳州高中教师,于2002年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毕业,现为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