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由吴越争霸反观伦理道德

作者:刘堂山




  一、战争概况
  
  要知道吴越争霸中的人文反观,首先就必须清楚战争的始末。从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死,吴王阖闾亲率大军伐越始到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率越军攻克姑苏城终长达几十年的战争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战争第一阶段:越王允常死——夫差继位。
  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死,其子勾践继位。吴王阖闾为报复当年伐楚时越军骚扰吴国后方之仇趁越国新君继位之机讨伐越国,双方在檇李激战,越国谋士范蠡用3000死囚在阵前自刎,越军则趁吴军士兵惊慌失措之机突然发起攻击,吴王阖闾在战斗中被击伤,一个脚趾被砍掉,因伤势严重死在回师路中。归吴后,伍子胥力挺阖闾之子夫差为吴王,遂继王位。
  战争第二阶段:夫差励精图治——勾践入吴为奴。
  夫差继位后,励精图治,时时刻刻不忘父王被害之仇,吴国颜面被毁之恨,其带甲之士为此骁勇异常。此时勾践挟檇李胜利之威,不听大夫文种之谏,率三万大军出击吴国。结果打败于夫椒,只剩5000余人逃往会稽山,听谋士范蠡之计,献珠宝、美人于吴请降,被迫入吴为奴。
  战争第三阶段:文种稳定人心——勾践归国。
  勾践入吴之后,文种一方面稳定人心,发展国内经济;一方面想方设法营救勾践,勾践入吴三年,为阖闾日夜看守墓地,做夫差马夫,供其游猎之乐。一个悄然的机会,勾践为夫差尝粪获释归国。
  战争第三阶段:伍子胥被杀——夫差自杀。
  随着伍子胥与夫差在各个方面的分歧,加之夫差宠爱西施,君臣隔阂越来越大,最终被杀,伍子胥死后,吴国国力大减,加之为西施大兴土木以至于民怨沸腾。而勾践回国后则卧薪尝胆,国力大增。终于趁吴军黄池会盟之机,进攻吴国,杀太子友。最终于公元前473年攻取姑苏,夫差自杀,勾践屠其城。
  
  二、反观夫差与勾践的伦理道德
  
  (1)落井下石,毫无信义。
  吴国之所以进攻越国,无论是基于争霸,还是基于扩张等目的,其导火线始终只因吴国在伐楚之时,越国经常扰其后方,因而嫉恨顿生,而越王允常死更是一个绝好的机会,吴国以恶制恶,而置两国生灵于水火。
  反观:越国趁吴国内空虚之机入侵,这对于一个弱国来说确实不失为一种壮大自己,打击敌人的好办法,但未免有点落井下石之嫌,况且不宣而战,实非君子所为。而越国国君死,全国上下本在国丧之中,吴国此时报复越国,实在有失先礼后兵的失大国风范。
  越国勾践挟胜利之威进攻吴国更是完全为了扩张领土,不知对手底细,不听忠臣劝谏的情况下贸然发动的。使刚刚摆脱战乱的越国百姓又被卷入了一场硝烟之中。
  反观:越国之所以能打败强吴,是有赖于君臣上下同心同德为独立和尊严而战,更有3000壮士舍生忘死才换来胜利果实,但勾践不明敌我悬殊,而在国内大臣为战与不战的矛盾争执中,亲率三万热血男儿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吴王夫差继位后,终日孝袍,每日使人问之:“夫差,你忘了你父是怎么死了的吗?”,而后励精图治,厉兵秣马,终于三年后,攻入越国会稽,掳越王勾践回国为奴。而后却沉迷女色,宠爱西施,大兴土木,民怨沸腾,终被亡国。
  反观:夫差身负国仇家恨,决心为父报仇,挽回吴国颜面。因此,自己身体力行,枕戈待旦,在其师子胥的辅佐下,国力大增,三年后终于破越。但破越之后以为天下太平,放松了对越国的警惕,更是沉迷于声色之中,为获得西施的倾心,更是不惜劳民伤财,终被亡国。他有为父报仇的孝心与争霸天下的雄心,却没有政治家的敏锐眼光。
  越王勾践兵败入吴为奴,三年忍辱负重,终于获释归国。为了灭吴,他卧薪尝胆,发愤图强,在文种、范蠡的辅佐下制定“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战略,内政上发展生产、奖励生育以安定民生,充裕兵源,收揽人心,巩固团结,最终灭吴。但之后为毁灭他在吴国为奴的丑剧屠戮姑苏城,掠夺吴国财货,称霸后丧失斗志,国势迅速低落。
  反观:社稷有失,宗庙被辱,他才意识到自己当初没有听从文种的忠言。入吴为奴,甘当犬马,他丢掉了君主的颜面;为夫差尝粪,他失掉了一个男人最起码的尊严。他心中只剩仇恨。回国后,为了报复,为了祖宗的基业,他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灭吴。他是个君主,一个优秀的政治家。但在你报仇称霸以后,却找不到了人生的目标,也失去了曾经的那种进取心,因而国势也日渐贫落。
  (3)过河拆桥,大杀忠臣。
  夫差得子胥之助,夺得吴王宝座,灭越国而以勾践为奴,意欲称霸天下,吴国蒸蒸日上,但吴王对越国的处置上子胥如鱼梗在喉,如果说伍子胥破楚是有挟报私仇之嫌的话,那么,灭越一根除肘腋之患则完全是为吴国安全计想。终于,君臣分歧越来越大,在子胥将他儿子送去齐国,希望吴、齐交好,为日后联手抗越作准备,而这已是他保护吴国的下下之策。可夫差把这误认为子胥通敌卖国,伍子胥的个人悲剧达到顶峰。他忠于吴王,夫差则赐剑让其自刎,他要保护吴国却眼睁睁的看着吴国走向灭亡。
  反观:吴国的强盛可以说是伍子胥一手创下的,就连夫差的王位也是子胥一手铸就的,可他宁愿相信一个谗臣,一个外臣,一个女人的枕边风,也不愿意相信自己的恩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他亲手斩断了自己的臂膀,吴国的擎天一柱。夫差的亡国,完全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可怜子胥却忠心耿耿,仍然醉心王事,最后上演一出没有结局的悲剧。
  如果说夫差杀子胥是误会的话,那么勾践杀文种则完全是“敌国破,谋臣亡”,滥杀无辜。想当年,勾践在吴国为奴,越国国内完全是文种一人在料理,在攻吴的战争中也立下了汗马功劳,并希望继续为越国的兴盛添砖增瓦,但是,摆在他面前的却是一把寒气逼人的勾践剑。
  反观:勾践的作为比夫差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赶范蠡,杀文种,囚发妻”,所有跟自己一起共患难的人,他都要消灭,难道这就能掩盖他不肯面对而又的确存在的屈辱吗?“能共患难,却不能共富贵”,难道这就是他的帝王权术吗?不能从容面对现实,难道这就是他七尺男儿的作为吗?难道,君王都要这样的无情与残忍吗?
  有道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这也许就开了后来历朝历代开国皇帝铲除异己,屠杀开国功臣的先河吧!
  
  三、尾语
  
  春秋烽烟,吴越争霸,已如一江春水向东慢慢流去。留下的只有那脍炙人口的故事,还有那尘封了千年却依然寒锋夺魄的古剑。
  时光飞逝,两千五百年前,你失败了,你是一个亡国之君,你辜负了圣君大禹留下的荣光,辜负了庙堂之上芸芸先人所打磨的亮剑;你背负了昏君的罪名,背负了世代的仇怨。但你,有为奴为婢替夫差驾马的耐力,有为复仇而替他尝粪的勇气,有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惜牺牲一切的毅力,也有“只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的君王权术。你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惜牺牲一切,包括你的尊严、国家的荣誉、百姓生存的权利。报仇,这是你人生的哲理吗?被仇恨包裹的人,是有无限的力量,可是你却是自私的,你的“民本”,只不过是为了聚集力量复仇而“民本”,你的“尚贤”,只不过是为了报复夫差而采取的“尚贤”,你如果真的为民着想,为什么不从一开始就“爱民如子”呢?你如果真的求贤为什么要“时雨既至而求蓑衣”呢?所以你是一个能超凡耐力忍辱负重的政治家,但你更是一个为“仇恨”而生,为一己之私而存的君主。
  而他,会稽胜利后接受了你的“礼物”,接受了你屈辱投降,并和你所送与他的西施发生了真挚的爱情,为了她,甚至杀了比自己父亲还亲近的老师,为了她搞得姑苏满城风雨,面对你的背信弃义、面对你的围攻屠戮,他没有投降,只是死前用帛纱盖住自己的面颊,以为“无颜面对地下伍子胥”。在死之前他没有丝毫隐瞒的承认了自己曾经所犯下的过错。可你却为了掩盖自己曾经为奴的丑恶,屠杀姑苏百姓,并“赐死”了为你鞠躬尽瘁的上大夫文种,以及囚禁了与你患难与共的发妻。与你相比,他所表现的更像是一个大丈夫敢作敢为,敢爱敢恨的品质。
  
  参考文献:
  [1]赵毅 赵轶峰 中国古代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杨小白 越王勾践[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3]陈凌.英雄之耻——对勾践之我见[J].优秀作文选评(高中版),2006,(Z1)
  [4]鲁再蓉.对英雄勾践的质疑[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06)
  [5]孟子 告子上[M]
  [6]国语·越语[M]
  刘堂山,湖北长江大学文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