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教学中要重视课堂的即时生成
作者:王建英
“你们能把一张有正反两个面的纸变成只有一个面的吗?”上课一开始,我便学着那位老师,抛出了第一个悬念。学生听了面面相觑,之后,如我所料,虽有人提出了几种建议,但都被他们自己一一否定掉了,我见了心中暗暗高兴,设置一个个悬念,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是本节课能成功的关键所在。在学生求知和质疑的目光包围下,我折了一个环(即莫比乌斯环),并用笔任意选择一点起笔,沿着同一个方向,穿过环身,回到原点,证明它只有一个面时,学生们“哇”地一声,发出了我预期的惊叹,我满意地笑了笑,其实,莫比乌斯环的神奇之处更在于用剪刀剪环身,当第一次沿着中线剪了一刀时,学生可能会以为环会被剪断或剪成两个了,但谁也不会猜到,结果竟然是变成一个更大的环。这个环节,是想让学生体验一次“不可思议”,体验惊讶。当我开始示范剪时,大多数学生已完全进入了我的预设的轨道,带着疑惑,一眨不眨地盯着我手中的剪刀和环。我剪到只剩最后一刀时,我停住了。我正想启发他们说出心中的感受,最好能用上“毫不犹豫”“不容置疑”等词时,一只小手举起来了,他站起来,大声说:“变成了一个更大的环!”——这是非常正确的答案。可我听了,却皱紧了眉头。这不是我想达到的预期效果。我的设想是,让全班同学目光紧紧绕在我的剪刀上,思维达到急于“愤”“悱”的境地。然后我一刀剪下去,顿时,教室里惊叹声四起,在出乎意料的事实面前,同学们的心经受了一次惊喜的冲击,这对于写作文是很有帮助的。可是,这位同学的回答破坏了这种气氛。他怎么会知道的呢?我一看,啊,原来他已先我一步把环剪好了。我虽然有点不高兴,但也无可奈何,只好叮嘱他们,要跟着我做,不要抢先。
接下来,更令我生气的事发生了。我正想指导他们再一次体验剪第二刀神奇结果时,又有一位男生高高举起了手,兴奋地说:“老师老师,我知道,再沿着中线剪一刀,这环就变成两个了!”说完,还抖了抖手中的环,似乎在期待我的表扬。我一听,这气呀,直往脑门冲。不错,这第二刀剪下去,会变成两个互相缠绕的环。可按第一刀剪下去出现一个更大的环这一现象推算,很多人会很肯定地认为,第二刀剪下去又会出现一个更大的环。这一步应该是这节作文课的高潮与亮点啊!没想到,竟被他一句话给毁了。心里这气呀,真恨不得……
因为生气,也因为莫比乌斯环的神秘面纱已被轻易揭破,我便匆匆结束了这堂课,也没有布置学生一定要写这篇作文。
第二个星期的星期一,我意外地发现还是有很多同学写了这神奇的莫比乌斯环,更意外地发现那位“破坏”我上课的学生也写了《莫比乌斯环》。他怯怯地写道:“当我一刀剪下去,看到环变成了一个更大的环后,我很兴奋。我想剪出一个全世界最大的环,便迫不及待地拿起剪刀剪起了第二刀。没想到,第二刀剪完后,出现在我眼前的竟然是两个相互缠绕的环。我又是意外又是激动,生怕老师不知道,连忙举手告诉了老师。没想到,我却惹老师生了气……”我看了又是惭愧又是后悔,学生是好奇的,是活生生的,爱探索环的神奇,迫不及待想了解环的真相,是我应该表扬与鼓励的。而我却以如此粗暴的态度毁了他探索后的满腔喜悦。如果当时,我不仅仅只想模仿实验小学那位老师的上法,而是多多预设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然后,灵活机动地按照课堂上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何至于那样呢?比如,当学生不欣赏你的教学或与你的教学节奏不合拍,你应该尝试调整,合着同学们的探究心律,而非一味地指责学生或期望学生与你的步调一致。或者,我可以问他是怎么知道的,然后请他演示一遍,让同学目睹剪第二刀的全过程,不也是一种好办法吗?
让每个学生有权成为学习的主角之一,或许初期是件很冒险的事,问题会有一箩筐,不过很快会风平浪静,你释放的权力愈多,学生可以饰演的角色就愈多,你愈希望学生演出自己,学生愈能演好自己。
王建英,现居浙江浦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