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作文教学也要因材施教

作者:何友珍




  从小学三年级起,学生们就开始写作文了。但由于种种原因,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升上高中甚至到参加高考,都写不出一篇象样的文章。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不少老师殚精竭虑,琢磨尝试各种方法。这些方法,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作为一个中学语文教师,我也在不断探索作文教学之道,在我所采用的方法中,最有效的是因材施教的方法。下面我谈谈对它的应用和感受。
  一、因材施教的必要性。因材施教是一条教学原则,几千年来,应用于教学,取得极为显著的成效。现代教学的分班制,有无必要、能不能够应用它,并取得比其他的许多方法更好的效果呢?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先谈有无必要。可以肯定地说:有。为什么呢?因为正如俗语所说:“十个手指有长短,一山树木有高低。”同一班的学生,由于其智力因素、学习基础、家庭环境、兴趣爱好的不同,其语文水平的差异,特别是作文水平的差异是明显存在的。表现在作文上,程度好的同学所写的作文,内容扣题,立意新颖,中心突出,条理清晰,语言流畅,用词准确,书写规范,字体漂亮;基础差的同学所写的作文,却是文不对题,立意平庸,中心不明,结构混乱,病句、错字多,字迹潦草,标点随便;介于这两者之间的学生,不是有这几种毛病,就是有那几种缺憾,不一而足。就是程度好的同学,有的擅长写这种文体,有的却擅长写那种文体,也有其差异性。因此,在平时作文中,对于同一班级的学生,如果采用一刀切的办法,统一命题,按同一标准批改,统一评讲,对一部分学生虽有好处,但另一部分学生得益并不多。只有在命题、指导、批改几个环节上,因人而异,要求不同,对策不同,才能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可见,在作文教学中,因材施教是十分必要的。
  二、因材施教的条件。对于因材施教的好处,绝大多数老师都能认识到,但因语文老师工作量大,平时备课、讲课、改作业忙得疲于奔命,再不愿对学生因材施教而累上加累,所以一般都不想采用。因此,做老师的必得有点献身精神,为了学生,要舍得吃点苦,受点累。这是因材施教的首要条件。其次,要对学生的写作功底有较透彻的了解。施教要落实到个人,如果不了解受教者的作文功底,诸如对什么文体最擅长,写作上有什么优势,还存在哪些缺陷,就盲目施教,无异于盲人骑瞎马,乱冲乱撞;雾海行船,不辨南北东西。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的作文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其采取或建议,或点拨,或评析的方法,使其克服薄弱环节,发扬长处,把作文写好。所以,通过摸底调查,了解学生的作文情况是十分必要的。再者,对学生要有恒久不变的爱心。因材施教,对各层次、各类型的学生要求不同,评判标准不同,指导方式不同,耗费老师的精力和时间是很多的。如果对学生没有爱心,不可能为之花费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有爱心而不持久,要想有较大成效也不可能。这是因为受教者情况不同,进步的情况不会那么整齐划一,对于那些进步慢的,施教者必须有足够的耐心。浮躁的心态,企求一口吃成个大胖子是于事无补的。只有持之以恒地对学生因材施教,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三、因材施教的实施。实施因材施教,有几个步骤。第一步便是对学生的作文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各个学生的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表达、书写等功底。在这基础上实施第二步骤——命题。
  命题要因人而异。针对作文功底好坏区别对待,要求单一,目标明确,大多是针对各人作文缺陷而定,通过练习,很易见效。第三步是批改。批改是因材施教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这几年来,我在作文教学上针对学生不同情况,因材施教,他们的作文水平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原先不会审题的会审了,不会立意的会立了,不会谋篇布局的作文有章法了,表达差的变好了,字迹潦草的现在写字工整了。这样一来,学生作文的综合能力提高了,写起作文来便得心应手,觉得写作文不是一件难事,因而提高了写作的兴趣。有了兴趣,加上勤写,学生的作文水平便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何友珍,教师,现居广西博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