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基础学段作文教学改革谈

作者:安翠霞




  长期以来,教师的教,学生的写,都是围绕考试得个高分打转,严重阻碍了学生写作水平的真正提高,有的教师为应付考试,讲求“近期效益”,作文教学“超纲”“拔高”的现象极为普遍;有些学生甚至认为搬搬抄抄优秀作文是获取高分的好办法,于是“套文”“抄文”就常出现在习作当中……我们认为,小学生作文应扎扎实实锤炼学生的基本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放大胆子,用简单的语言,反映周围真实的生活,说出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
  
  一、转变教育观念,端正教学思想。
  
  长期以来,考试分数和升学率被作为评价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导致教育方针得不到全面贯彻,很不适应义务教育为提高全民素质打基础的要求。因此,要改革作文教学,我们首先必须端正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要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只有转变教育思想,教育才会把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己任,才能把握《大纲》要求,全面落实《大纲》提出的任务。
  小学作文教学有工具性,也有教育性和发展性,学生学习作文,同时也在学习做人。如果教师只着眼于应试教育,不切实际地拔高作文的要求,使大多数学生害怕作文,必然使大多数学生对作文无兴趣,由主动作文转向被动作文,最终转向“失真”作文。教师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尽快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只有着眼于素质教育,严格落实《大纲》要求,才能使“真实”得到可靠的保证,才能培养学生朴实的文风,学生才会在作文时写真人、记真事、抒真情。
  
  二、丰富生活实践拓宽范围。
  
  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作文只有先有内容,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才能进一步考虑用什么样的形式来表达内容。因此,作文的训练首先必须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生活是作文的重要源泉,离开了生活实践,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水,更谈不上抒发真情实感了。如果教师在作文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打开记忆的仓库,学生就会尽情地回忆生活中的往事,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亲身经历的事情,丰富多彩的生活写下来,那写起作文来就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同时,学生也会在生活充实的基础上,抒发出真实的情思,达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童年写童言”的效果。
  
  三、读中学写发挥教材的写作示范功能。
  
  作文光有“真实”的内容还不行,还必须有“真实”的情感。事实上,许多小学生有了丰富的作文内容,但写出的作文并不动人,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真情实感。表达真情实感,除了有真实的内容外,适当的写作技巧也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要帮助学生提高认识能力。学生写作文不动人,主要是认识水平低,对蕴含在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丑、恶现象发现不了,这些恰恰是产生情感的基础。想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必须努力提高这方面的能力。例如《穷人》一文中,作者是抓住了屋外天气的恶劣,渔夫却要出海打渔,说明渔夫家很穷,而小屋的“温暖而舒适”又写出了桑娜的勤劳。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学生就会逐渐获取认知的方法,就会发现身边有许多凡人小事可写,而且对这些人和事怀有种种爱或憎的感情,这样学生写出的作文必然具有真情实感,令人可信。
  其次,通过课文的学习,还应使学生懂得写文章时要表达出真情实意,用词造句必须做到准确。我们有些学生作文,为了生动,往往堆砌许多华丽辞藻,结果空洞无物。因此,教师应借助课文,通过课文或片断的讲解,让学生懂得一篇文章能否感人,不在于用华丽的词语或说些慷慨激昂的话。恰恰相反,文章之所以感人,除了内容真实外,还在于表达的准确。如老舍先生《我们家的猫》一文,整篇文章无一处提到“喜爱”二字。而我们读了课文,从小猫踩在他的稿纸上的脚印被称为“几朵小梅花”;从小猫把他心爱的花儿弄得“枝折花落”他也舍不得责打它们……一系列的平平常常地描写中,真切地感受到了老舍先生对小猫的喜爱之情。
  作文是一种语言表达活动。需要来自外部与内部的刺激,才能激起倾吐的欲望。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端正思想带领学生积极地去感受生活,引导学生读中学写,读中悟写,确实地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水平。
  安翠霞,教师,现居河北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