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阅读可以优化记忆

作者:郭绍玲




  高考的备考阶段特别是在后期,常出现一个怪现象,很多同学注意力很难集中,白天上课精神不振,食欲低下,夜间多梦,睡眠不良,记忆力衰退,吃药打针皆无效。这种综合症状被称作精神疲劳。这与智力衰弱有关系,笔者在此特别强调记忆的恢复与拯救,因为记忆是知识经验不断丰富的必要基础,这对智力的发展也有基础性的作用。记忆受到伤害,纵然是刻苦学习,也不一定有效率,甚至有更可怕的恶果,那就是越学习,学习越差,原本已掌握的知识也要丢失。大脑皮层处于半睡眠半昏迷的状态不利于高考备考。教师对学生的心理指导往往停留在劳逸结合这种难以具体实施的方法上,所以在学习紧张的时刻更应该提倡拯救记忆力。
  “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以及联系过的动作等都以映象的形式在人脑中保留,在一定条件的影响下重新得以恢复,这种在人脑中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重现的过程”,就是记忆。记忆力的削减与导致的因素是多重的,而且各种因素相互联系综合影响这学生的记忆力,就语文学习来讲记忆能力与学习程度和记忆方法不容忽视。
  复习备考,有很多重复的内容,同时也有很多枯燥的内容,学习任务的繁重和学习精力的透支是很普遍的,备战中的学生拥有坚忍不拔的意志,他们坚持着,忍受着,更善于用加重复习内容的方法来训练自己,重重不科学的方法导致精神疲劳,削减了自己的记忆力。
  形象记忆是形象思维的基础,形象思维的发展能反过来促动形象记忆能力的提高。形象记忆以事物的形象为记忆对象。客体在主体中形象生成,与人的只觉有着重要联系,知觉的整体性促动着人的形象记忆。按格式塔学派的说法太多遵循着接近律,相似律,等规律形成事物的形象。知觉的整体形式建立在事物本身特性基础之上,而且它与知觉者知识经验有着密切的联系,训练对事物的观察力和积累知觉者的知识经验有利于个性化的把握事物的整体形象,阅读能够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可以提高知觉的灵敏度,提高形象记忆能力,进一步增强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备考的效率。
  语义记忆又常被称为语词逻辑记忆,它以意义为参照,其记忆的组织往往是抽象的、概括的,它与抽象思维紧密相连,这种记忆较为稳定,常常突破记忆的时空限制,从阅读的体验开始,进入文本世界,再到审美反思,最终完成多种价值意义的生成,这一过程始终离不开抽象思维,特别是阅读过程中的审美反思,通过形象思维把握感性精神的同时,必须用抽象的思维解析理性的世界,从而建构更深层次独特的意义世界。由此看来,大量的文本阅读会使学生的思维灵敏,拥有独特的思维魅力。这一过程的磨练也正是提高语词逻辑记忆能力的过程。
  情绪记忆的对象是曾体验过的情绪情感。在人的一生中,从童年开始就有了生活经历。经历丰富可能形成经验,但要上升到体验,从真理的世界指向价值的世界,需要诗意情感、人生意义的生成。情绪的记忆对经验上升到体验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了这种记忆就有喷涌的情感激流,也有灵感的火花。阅读体验建立在与文本对话沟通的基础之上,沟通的过程靠情绪情感和思维来支撑,思维整合着主体知识经验和个体的情绪情感深入文本的世界。在这一过程中,情绪情感与主体意识的沟通需要主体具备情绪记忆的能力,才能唤醒意识或是潜意识深处遮蔽了的隐秘情感。另外阅读过程本身也是情绪情感积累的过程,是情绪记忆能力形成的过程,与思维有关系,但不仅仅是思维的关联。
  备考的过程中,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促进记忆能力的提高但是记忆和思维的互渗变化决定语文素养是双向建构,单向地割裂使语文的学习,停留在形式层的机械提高,忽视心理因素,重视题海战术,学生精神疲劳,记忆力衰退,思维失去活力,语文备考也就缺氧了。因此,重视阅读,在适当的阅读中训练记忆力是一个良好的方式,在审美的愉悦中,不会使学生的心理再次陷入疲劳,恰是一个记忆解脱与重构的过程。在备考中,我们不仅仅是要保护维持学生原本的记忆力,更重要的是要拯救并提高记忆力,这才是出路!
  郭绍玲,湖北建始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