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教学中应有大语文观意识
作者:林程锦
陶行之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就提出了‘生活教育’的观点: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的大语文观。“生活”对我们教学来说是一个永不枯竭的巨大资源。教师和学生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走出学校,从不同渠道采取多种方式学习和运用语文势在必行。
一、大胆实践,开发利用语文资源。
(一)开发教材资源。
立足课本,根据课程教学的需要,因地制宜、有选择地从课本上提取教学资源,内引外联,最大强度地发挥其作为基础资源的功能与作用。
1、开发网络资源。学习《三峡》,布置同学们课后上网查找资料,把他们查找的三峡图景通过大背投展现给同学们看,师生共享。
2、开发亲情资源。教学《纸船——寄母亲》时,我让学生谈自己的亲情故事,从而开发了亲情资源。
对于教材,我们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不是脱离生活、照本宣科,而是开发、利用教材的资源,使学生在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中收获知识。
(二)开发师生资源。
1、教师自觉地加强道德修养,敬业、爱生、乐学、善学,既会做事,又会做人,树立行高为范的意识,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另一方面,要做到“学高为师”,新课程要求教师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有开阔的教学视野、独立思考的能力、敢于创新的勇气、博采众长的气量,做专业化的教师,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行动书写自己人生的“教科学”。
2、布鲁纳认为,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去发现的过程,要求学生利用所给定的材料,主动地进行学习,强调自我思考和探索质疑,而不应消极地接受知识。而语文学习是最具主动性、发现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所以我们学校是在下面两个方面下功夫的:
①创造生动活泼的自我学习方式,采用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形式,如读课外书、小组讨论、演课本剧、办手抄报、在网上、图书馆搜集资料,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体验学习语文的乐趣。
②加强“听、说、读、写”的教学,开展多种形式的听说、朗读、演讲比赛等活动,开展读书笔记活动,设立专门的阅读课,注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经常在学校举办全校性的作文比赛,把优秀的文章刊登在学校的学报上。
二、开发利用校外资源。
1、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开发语文资源。
课堂是小天地,天地乃为大课堂,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人文景观、纪念馆,引导学生在自然、社会的大课堂中观察、调查,获取信息,将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
①走出课堂,到马跳峡欣赏美景,感受自然的魅力;
②走出课堂,到白水祭野炊,感受生活的乐趣;
③走出课堂,到烈士陵园去缅怀革命前辈,去感受革命志士的不朽精神;
……
2、充分开发学生的家庭资源。
学生除了在校的时间外,家长是他们接触最亲密的,通过召开家长会和家访去开发家庭资源,教师和家长经常沟通,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如我班有两位学生没有父亲,有两位学生父母离异,有近20位学生家长在外地打工,对这些学生我们更要和他的亲人多接触,了解孩子的真情实感和思想动态。对家庭资源的利用首先在于关爱,要让孩子在关爱中成长,在学习上、生活上帮助他们,鼓励他们。合理地开发与利用家庭资源,一定会促成孩子健康成长。
我们发挥片区中心校的教师资本优势,对过去的语文教学进行了强烈的反思,积极探索语文教学最优化的方法与措施,形成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如编写学生的读写本子,参加市县级的课题研究,编写适用有效的教学教案等。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这里的“渠”是指语文教学的话,那么“源头活水”则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课内外资源。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资源意识的逐步加强,我们的学生一定会扩大语文学习的视野,提高学语文、用语文的积极性,这样就能把语文教育改革不断推向崭新的天地和更高的境界。
林程锦,教师,现居福建永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