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欧阳修与苏轼赋的立意比较

作者:季三华




  今年是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诞辰一千周年。欧阳修是唐代古文运动发起者韩愈的继承人,他们表举文以载道,提倡文章要切为时用,要有健康的思想感情与语言,为唐宋文学的发展起了有力的矫弊作用。距欧阳修出生后三十年,巴蜀大地的眉州又诞生了北宋的另一文豪苏轼。苏轼是后起之秀,唐宋八大家中的宋五家都曾受到欧阳修的赏识和掖拔。《宋史·苏轼传》载“(轼)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此即出人头地之出典,可见苏轼才华之不同凡响。
  欧阳修在散文领域取得成就尤著。而苏轼长江后浪推前浪,诗与词的成就均超越欧阳修。他们二人均有赋流传于世。本文仅就他们的赋作相关的分析研究,小中见大,以期在新世纪的今天求得新的认识和启迪。
  
  一
  
  欧阳修写过四篇赋,分别是《秋声赋》、《述梦赋》、《黄杨树子赋》及《憎苍蝇赋》。其中以《秋声赋》影响最大,历代皆有人揣度学习。而《述梦敷》是悼文,追念与他结婚二年就亡故的妻子。四篇赋的主题有不同的涉及层面,构思与语言措辞异曲而同工。
  《秋声赋》与《醉翁亭记》堪称欧阳修散文的代表作。而《醉翁亭记》流传更广。《秋声赋》写于1059年,作者时年五十三岁。全文一共五个自然段,作者落笔不凡,一下子就将读者引入场景气氛中——“欧阳修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作者聚精会神的夜读为突如其来的秋声打断了,因而有惊讶的心态表露。文章以第一人称展开。第二段他联系时令变迁之感触,一叶而知秋,暗自感悟到时序轮回,春华秋实是有规律,有义蕴的,它与人类社会的人事变迁是们有联系的。人为万物的灵长,亦有自然规律左右着。年过半百的他不禁在第四段推想“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无情岁月催人老,并非全是自然因素。欧阳修四岁丧父,又两度丧妻,且痛失爱女爱子。他年过半百后的笔墨自然深沉感人。《秋声赋》仅四百余字,却表现出作者的大家手笔,言简意赅意在言外,启迪我们要关爱生命,珍惜人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打动读者的立意于此可见。《秋声赋》与苏轼的《前赤壁赋》在思想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
  《黄杨树子赋》作于1036年,创作背景是作者首次被朝庭贬职,到夷陵(今湖北宜昌)任县令。此赋连序在内不过两个自然段。作者在江中行舟放眼夷陵山谷之黄阳树,触景生情,全文俨然如一首严谨的咏物诗。
  《黄杨树子赋》问世时欧阳修方三十来岁。在文中作者将宫廷内有工匠精心看护的五柞及双桐树与长于荒山野岭的黄杨树作对比,末尾有感叹——“嗟乎!日薄云昏,烟飞露滴;负劲节以谁赏?抱孤心而谁识?”然而黄杨树初衷不改,根屈盘而带石,坚定顽强屹立生长于天地之间,故引得作者赞叹“节既晚而愈茂,岁已寒而不易”。这种生命的操守给作者无言的启示,给他搏击人生激流的勇气,去开拓人生的新境界。与《秋声赋》相较,作者着意为黄杨树写照——“岂知绿藓青苔,苍崖翠壁,枝蓊郁以含雾,根盘屈而带石;落落非松,亭亭似柏。上临千仞之盘薄,下有惊湍之濆激;涧断无路,林高瞑色;偏依最险之处,独立无人之迹;江已转而犹见,峰渐回而稍隔。”一切景语皆情语,赋的字里行间我们不难体会作者对它的赞许之情。人的生命更应有超越一般植物的信念。文如其人,亦折射其人品。北宋名相王安石在《祭欧阳文忠公》中如此深情仰慕之“如公器质之深厚,智识之高远,而辅以学术之精微,故形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旑。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星之光辉。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世之学者无问手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王安石还说他“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魂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颍水之湄。”寥寥数语,勾勒出欧公之高大。
  欧阳修仕途四十年起起落落,他亦是朝廷肱股大臣,曾任宰相一职,也主持过科举选材考试,为弘扬正气不遗余力。我们今天读欧公遗文,确如王安石所写的“读其文则其人可知。”他的人生抱负拚搏一一著汗青。
  王安石还在祭文中说“呜呼!自公仕宦四十年,上下往返,感世路之崎岖,虽钝邅困踬;窜斥流离,而终不可掩者,以其有公议之是非,既压复起,遂显于世。果敢之气,刚正之气,至晚而不衰。”自古宦海浪不平,仕宦大臣得如许评价殊非易事。我们借用王安石当时赞许原话,可更真切地了解欧阳修,还原欧阳修,深度理解纪念欧阳修的意义所在。
  《述梦赋》不为人所知。《憎苍蝇赋》的立意也与《秋声赋》、《黄杨树子赋》有较大的差别。总体而言这两篇赋的文学价值比不得上《秋声赋》和《黄杨树子赋》,因而流传也不广。
  
  二
  
  欧阳修与苏轼有师生之谊,是忘年交。而苏轼的才华与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影响超过了师长。广州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唐宋散文八大家》,其中苏轼之文的收录列榜首,为十五篇。其中有《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及《黠鼠赋》。还有苏轼的《祭欧阳文忠公文》。
  写于1082年的《前赤壁赋》影响很大,选入中学教材,说它们的影响超过《秋声赋》与《醉翁亭记》也许不为过。自然这也是由它的主题与艺术技巧取胜,因而为人们瞩目追念。
  与《秋声赋》写听觉不同。《前赤壁赋》写的是水光接天的长江夜景,是一次泛舟饮酒寻欢的夜游。赋记叙的中心是苏轼与客的对话,它与《秋声赋》一样也是五个自然段,而三、四段的对话乃全文重点。1080年苏轼因文字狱被贬官至湖北黄冈,但他并不因此而消沉。泛舟饮酒客人哀吾生须臾之时,苏轼以近取譬说“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放眼大自然,一切都在运动中消长,故胸中自可无芥蒂,一番阐述说得对方喜笑颜开。苏轼和辛弃疾在词坛上开豪放一派,是与他乐乐观向上的人生观密不可分的。《前赤壁赋》表现出作者的胸襟更开阔,立意比欧阳修的《秋声赋》高出了一筹,能给众多的读者以积极奋发的启发与感化。
  而作于稍后几个月的《后赤壁赋》影响就不如前者。它写月夜下苏轼与二客携酒、鱼在赤壁下游览。但“予乃摄衣而上,履嚵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鹊之危巢——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愁,肃然而恐,凛乎不可留也。”嗣后归来入睡作者还描述一道士在梦乡里出现,羽衣翩仙,揖予而言。《后赤壁赋》虽也展示一定空间气氛中的人物活动,但究因思想格调低沉而可取之处不多,主题构思的昂扬还不如欧阳修的《黄杨树子赋》,故逐渐为人忘却。
  苏轼的《黠鼠赋》却写得妙趣横生,笔下的小鼠机智可爱。文中记苏子夜坐,听到鼠啮咬,令童子点烛发现声自箱子,打开箱不觉有鼠佯死,颠倒箱子,倏乎间鼠溜之大吉。苏轼见之感慨不已,深悟鼠这一生灵的狡黠,理解人的智能有一时疏忽而不能及处。《黠鼠赋》的立意有别于欧阳修的《憎苍蝇赋》。同是写动物小品,可写出不同的生活情趣来。
  欧阳修逝世后,苏轼虽未亲身致悼,而撰有《祭欧阳文忠公文》,一开头即云“呜呼哀哉,公之生于世,六十有六年。民有父母,国有蓍龟,斯文有传,学者有师,君子有所恃而不恐,小人有所畏而不为,譬如大川乔岳,不见其运动,而功利之及于物者,盖不可以数计而周知。”苏轼与王安石一样深感欧阳修人格高洁,一旦辞世,士子莫不伤神。他们的祭文深情邈绵,道出了欧阳修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高大。欧阳修治学勤奋,散文就撰写了二千多篇,他的学术遗产丰厚,难测涯际。通过与三苏、王安石、曾巩的不断努力,使祖国的散文发展至新的高峰。要全面论述欧阳修与苏轼的文学成就非拙文所能胜任。我仅就他们的赋作一定的比较,旨在说明这种文体因不同作者在不同环境里的生活感触,写下的胸中情致会决定文选品位的高低。
  今年三月,《光明日报》特辟百城赋栏目,遴选百个历史文化名城,广招名家撰文,在这高品位的征文活动中,我们回眸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名作,定当能吸取有益的精神滋养。
  季三华,浙江丽水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