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寝室文化与德育
作者:桂艳溢
1.美化寝室应从心灵开始。一学期一度的美化寝室评比是众多寄宿制中学所积极推行的教育活动。但长期以来,该活动往往停留在表层意义上,陷入了一种“准备发动——评比颁奖”的模式,而后犹如一阵风,风过而竹不留声。在美化寝室的过程中,常出现班主任为应付此事,吩咐学生去弄些花草摆放于寝室,墙上贴些海报、励志类的标语等等,评比一结束,便又马上恢复了先前的不闻不问。真正的美化,应该是心灵的美化的外现。因而,组织者必须教育学生开展此类活动不应以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的方式进行,比做法更比想法,比即时更比保持。离开心灵的美化谈寝室美化终究是没有意义的。
2.开展寝室德育课,使德育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寝室作为学生休息的场所,管理方应考虑适度的宽松。不然,一天紧张的学习结束后回到寝室,又无法得到情绪上的放松,亦是对学生不利的。因而,原本气氛宽松的寝室反而成了一个师生关系对立的场所,教师来到寝室中常表现出的不是长者的关怀,而是管理者的严厉,检查的第一件事便是卫生做的怎么样,生活用品的摆放是否正确到位。同时,寝室也是最能反映学生常态的地方,在寝室中所能接触到的往往是学生最真实的一面。教育者适当地开辟及利用一些时间,经常性地来到寝室中为学生开展内容广泛的“德育课”,使德育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其实,大多学生都明白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和态度迎接那些真正关心他们的老师。
3.积极建设寝室文化,使德育工作润物无声。眼下有许多有一定办学规模的中学都十分关注寝室文化的建设,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总体上看,其中的人文关怀稍显不足。比如,有一些学校会在寝室中刊印一些简报,从刊名到内容都常让人感觉到宣传及说教的味道太浓,无法深入学生的内心以致流于形式。其实,寝室简报是一个非常好的德育阵地,在编撰过程中,从选材到形式,都应将其做的精致和精彩,使传统美德与现代文明的准则以一种“润物无声”的方式深入学生的内心。而我们学校虽然没有寝室小刊,但是我们的校园杂志《留青湖》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我们可以在其中设置一个栏目,内容主要以立志、美德、感悟、随笔、寝室夜话及心理一类的美文为主。虽不隆重,但其中蕴涵着一种浓郁的人文关怀,我想应该能够收到广大师生的欢迎。
4.以寝室为单位,开展各类课外活动。一般而言,我们学校的班级平均学生数都有五十多人。过于庞大的班级极不利于开展各类集体活动。限于以上原因,极少有班级自行组织开展课外活动。然而,集体活动又是联系师生感情的、加强师生沟通的一个良好渠道。被动甚至消极取消集体活动无疑对师生间更好的合作带来了影响。因此,以寝室为单位组织各类活动首先从人数上提供了可能。再则,一个寝室的同学因为原本就存在比较稳定的集体关系,亦为组织者在管理上提供了便利。种种迹象表明,高中阶段的师生接触以明显地少于以往的学习阶段。而师生关系的淡漠将导致两者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无法精诚合作,这种关系有将影响整个育人事业的质量。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于今人而言,信不信其道暂且不论,但师生关系的亲疏却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及教师能否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
5.树立寝室“小家”观念,使德育生活化、具体化。寝室生活最能反映学生生活的常态,因而最能发现学生道德品质中的优缺点。在这个特殊的小的社会环境中强化学生的道德认知与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较之其他场合有着较为明显的优越性。其一,范围较小,各“家庭成员”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较容易让学生比较与反思自己的行为将产生何种积极或消极的后果。其二,一个人在学校中所取得的考试成绩不一定决定其一生的命运,但所养成的道德品质却能影响其一生。教育者应积极利用“寝室”这个独特的小群体,因势利导地使德育教育具体化、细节化,并在小集体中接受评价与监督。
桂艳溢,男,现居浙江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