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问题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高 峰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教学改革的实践目标就应锁定在探索、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上。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才是全身心的投入,才能产生智慧和思想的碰撞。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师生共同探求新知,强能创新,一起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学生真正摆脱“活受罪”的压抑感转而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才能真正做课堂的主人,教师这一灵魂工程师的价值才能得以体现。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充满生命活力的素质教育呢?结合十多年的教学工作实践,谈一谈问题式目标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所谓问题式目标教学,即要求教师备课时,在吃透教材、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设计好每堂课要完成的教学目标,然后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出一系列易于学生理解、接受和掌握的知识、技能方面的问题,在教师智慧的启发引导下,学生通过对文本的主动阅读、思考、交流、释疑,师生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展开平等对话,最终实现教学目标。整个过程始终体现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改思路。教师在围绕教学目标设计问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与传统教学相比,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个别拔尖人才,而是注重全体学生的大面积丰收。体现在课堂教学上就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面向全体学生,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合不同层次学生水平的问题,遵循由易到难的教学原则,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之参与到问题探究中来,通过一系列的知识、技能、思维的训练,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使每个学生每堂课都有所发现、有所收获、有所发展,让他们都能增加一些自信心,体会一点成就感。
  
  二、要能体现单元教学要点
  
  设置问题时要注意体现每个单元的教学要点和每篇课文的教学目的和重点、难点。例如:对三大类文体的教学,设置的问题就要体现出每类文体的特点。记叙文的重点是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的把握;说明文的重点则在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对象与其他事物的关系、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等要素的把握;议论文重在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上。同一文体的教学,所设计的问题也要注意体现该篇文章的重点和难点。例如:同是说明文的教学,《南州六月荔枝丹》侧重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而《景泰蓝的制作》则侧重在工艺流程的介绍说明上。
  
  三、教学要由浅入深分阶段设计
  
  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采用问题式目标教学在具体操作上可分三步进行。第一步,课前预习阶段的问题设计,目的是使学生通过阅读对文章的内容、结构有大致的了解。第二步,课堂讲授阶段的问题设计,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思维的训练,使他们对文章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掌握。第三步,目标检测阶段的问题设计,目的是检测师生是否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获得对知识的深层认识及总体把握。如:《蛇岛》一文的教学,在预习阶段可布置这样几个简单的思考题:1、看到文章的题目你首先想到了什么?(岛上有蛇)2、蛇岛上为什么会有蛇?(蛇岛的特征)3、岛上的蛇有什么特点?通过学生的阅读,对这几个问题均能给出合理的答复。在此基础上,课堂教学阶段的问题设计就要向纵深发展。可进行如此设计。1、岛上这种特殊的生态现象是一开始就这样吗?说出理由和根据。2、岛和蛇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为什么只有蝮蛇才能在岛上生存?3、这一特殊的生态现象印证了自然界的什么法则?请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这一法则的认识。到了目标检测阶段,可在前面两个阶段的基础上设计几个综合比较的问题,使学生对新学到的知识有一个深层次的总体把握。可这样设计。1、比较《蛇岛》与《奇妙的人体》两篇说明文,看它们的写法有何异同?2、由此看来,写说明文有哪些要求?3、你认为写说明文除了做到这几点基本要求外,还应注意哪些问题?三个阶段,问题的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环环相扣,对文章的认识由初步感知到深入了解、掌握,最终形成对知识的整体把握。
  
  四、所设问题切莫高、难、偏
  
  如果所设问题太高、太难、太偏,学生往往不知该如何解答,于是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这样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避免设计出高、难问题,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问题的明确性、启发诱导性。
  此外,教师在实施问题式目标教学时还应体现以下原则:第一、赏识原则。也可把它叫做“根雕原理”。根雕是艺术品,但它的原料是弃之荒野的树根,是没有用的东西,但艺术家拿到它首先看它的特点,看它有什么优点,可以把它雕琢成一个什么样的艺术品。我们看学生不能只看他的缺点,我们教育学生必须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对比较难的问题不能只找最好的学生回答,只把“明星学生”作为主体,我们的教学活动应是对全体学生的展示。第二、信任原则。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实际上用谎言证明了一个事实:“信任是使一个人前进的重要动力”,教师必须给每一个学生充分的信任。第三、鼓励原则。也可称之为“蛙跳原理”。故事是说两个青蛙从坑里往外跳,坑外有很多青蛙在讽刺他们,其中一只因此放弃了,另一只则越跳越带劲,最终跳了出来,原来它是以为别的青蛙在鼓励它,所以一直拼命跳。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吝啬鼓励,要帮学生树立信心,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能力,找到自身前进的感觉,从而形成前进的动力。
  问题式目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在民主与平等的学习氛围中,通过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使课堂教学充满激情与活力,它使教育与教学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相信问题式目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会得到更加广泛的运用。
  高峰,河北衡水职业技术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