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课堂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与原则
作者:王云霞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际的工具,是文化传播、接受、运用的载体,“人类在学习某种语言的同时也在学习这一民族的文化”。语言的发展和丰富是文化发展的前提,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而文化的发展能够推动和促进语言的发展。因此语言的使用要受到该语言所属民族文化的制约,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密不可分。Byram指出:“语言教学即是语言和文化的教学。”美国语言学家拉多也在《语言教学》一书中指出:“我们不牢固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语言。”这些论述充分说明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不懂文化的模式与准则,就不可能掌握语言,因此只学习语言而不了解其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交际就会失败。美国语言学家沃尔夫森(Wolfson)说过:“与外族人交谈时,对方对于语言和语法方面的错误比较容忍,与此相比,违反说话规则被认为是不够礼貌的,因为本族人不可能认识到社会语言学的相对性。”再次阐明了文化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由此可见,文化导入是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重要环节之一,英语教师在实施教学中应给予高度重视。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
一个民族文化的内涵极其丰富,是一个民族知识积淀和行为的总体反映,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包罗万象。英国语言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指出:“文化是一种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人们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一切功能和习惯。”文化的内容复杂,对文化的界定也有众多的理论。语言学家Hammerly很具体地把文化分为三部分:事实文化(历史、地理、节日等),行为文化(交际行为、价值观、审美观、友谊观等)和成就文化(文学、艺术成就等)。依据Hammerly对文化的界定模式,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教材内容可从词语文化、行为文化、事实文化三个方面导入进行教学。
1、词语文化导入
词语是构成语言的基本成份,不同语言折射着不同民族语言文化和环境。文化对语言的影响主要通过词汇表现出来。因此,在文化教学中首先要考虑到对不同民族词汇的文化内涵进行对比,准确导入,阐述其不同的文化意义。如:“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吉祥、腾飞的象征,但在英语中“dragon”表示一种邪恶的动物,“龙女”在汉语中指能干的女人,英语中的“dragonlady”多指“泼妇”。白色对中国人来说是“死亡、不幸”的象征,而“white”在英语中却表示“纯洁、忠诚”。
2、行为文化导入
行为文化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交往等过程中的行为(如问候、约会、饮食等)和行为所产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友谊观、家庭观、金钱观、人生观等方面)。行为文化又分为言语性行为文化和非言语性行为文化(即体态语)。行为文化的导入,让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同时,又使学生从不同民族的道德标准中,汲取优秀的品质,提高学生的鉴别力,形成良好的思想观念,树立高尚的人生目标,以适应文化、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步骤有计划尽可能广泛正确地导入不同民族行为文化内容,使学生充分了解异国的文化内涵,找出文化的差异,在拓宽知识,养成教育的基础上,避免交际过程中的失败。在言语性行为方面,中国人见面常用的招呼语:“你去哪儿?”对西方人来说就是涉及个人隐私的事情。中国人见面表示尊敬、关怀时,常说:您慢走。但对英美人士你讲:“Walk slowly!”可能会被误认为前面有危险。中国人期望友谊长久,而美国人可能会多次更换最好的朋友。在非言语性行为方面,与外国人握手时,不论何时,不能将左手插入口袋里。见到法国人表示友好时决不能露牙而笑。在美国将拇指和食指弯曲,形成一个圆圈,将其它手指伸直,表示“ok”或“agree”是常见的,而在巴西、南欧等国家却是一种下流的手势。因此,在学习英语过程中,要充分了解不同语言所包含的不同文化内涵,让学生理解和接受彼此之间的文化差别,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
3、实事文化导入
实事文化是指不同民族国家的历史地理、宗教、社会福利、节日、习俗、社会问题等文化的综合体。要了解不同民族的习惯、道德准则、历史、风情、地理是学习语言的基础,教师在授课时,应结合教材,扩大知识面,让学生在日积月累中不断了解异国的实事文化,为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典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原则
文化的内容包罗万象,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全部导入,因此,在文化教学中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
1、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教材的内容,适时适量,循序渐进地融文化教学于整体教学之中。
2、实用性原则:即要求文化导入内容与学生所学语言内容密切相关,与日常交际内容密切相关,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语言交际能力。
四、实践教学
根据文化导入的原则,笔者进行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尝试:
1、以口语为突破口,借助真实或创造真实文化环境,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能力。在日常教学中,以英语与汉语的语言习惯不同为切入点,进行赏识教学。如英语中见面语用Hello!How are you!而中国人见面常说“你去哪里!”“吃饭了吗?”。英国人听到别人对自己赞美时会说:“Thank you。”而中国人却回答:“不”等等事例进行对比教学。此外,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创设一些宴会、购物、与陌生人见面、打电话等场景让学生进行口语训练,逐渐培养学生形成跨文化意识,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
2、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文化对比,实施文化导入。现行多种英语教材本身溶有大量文化材料,教师在传授知识,介绍其文化内容时,注意根据文化差异进行对比。
3、专题讲解。仅有教材文化内容是不够的,教师可适时进行专题讲解,向学生系统介绍异国文化习俗习惯、风土人情、宗教信仰、道德标准等等。
4、真实接触。鼓励学生与来华授课的英美教师进行接触,或运用现代网络技术搭建沟通交流平台,使文化导入更深入、更深刻、更直接。
5、课外涉猎。教师要鼓励学生经常广泛进行阅读外语读物,观看英文电视,参加英语party等活动广泛积累。
由此可见,语言与文化是不可分的,语言教学是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统一反映。教学中,我们应摒弃只重语言教学,而忽视文化教学的倾向,注重其文化因素,培养学生文化意识,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明阁。跨文化交际 [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
[2]胡文仲。文化教育与文化研究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年。
王云霞,河南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