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低效归因及其应对

作者:曾宪攀




  新课程改革如春风化雨,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多媒体的运用,打破了课堂的沉闷死寂,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实现了教学的激情互动与相长,教学行为的创新,撞击了学生思维的悟醒和灵动……,每一堂课都能使学生群情激昂,热热闹闹。但这看似喜人的现象并不普遍,可和城镇教师相比,大多农村教师面对教学改革的滔滔之势,只能望洋兴叹,举步维艰,课堂教学仍然走不出低效之困。
  困境一、现行语文教材,容量大,难度高,有些脱离农村实际,且在农村中学,缺乏图书资源和相应的教学参考书籍,更不用说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教师教学起来比较吃力,往往不能较好地完成教学计划,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困境二、新课程理念要求建立高效益观和高生态观,建立民主、科学、和谐及创新的教学模式,如何建立这种模式,对农村语文教师而言,缺乏现成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作指导。虽然也观摩了一些公开课,能手新秀展示课,在试着尝教中,收效甚微,有时还会一蹋糊涂。
  困境三、农村中学的学生情况非常复杂。多数学校生源丰富却参差不齐。一方面,小学毕业升初中时一些学习较好,家庭条件优越或有门路的学生,都跑到城里的重点中学去了,剩下的学生大部分属于中等水平。其次,边远的学生又向中心地方的学校涌动,由于师资原因及当地教学水平偏低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学业水平差异较大。所以,要想在农村中学的语文课上完全运用新课改提出的新的学习方式相当困难。
  困境四、培训学习的时间太少。由于新课程实施短,农村中学的信息又相对比较闭塞,使得大多数语文教师不能完整系统的吸收、理解新课程实施中的思想、目标及方法,仅凭为数不多的几次新课程培训和观摩学习,就要匆忙上阵,以至于慌不择路无所适从。
  困境五、农村中学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还存在。越是贫穷落后的地方,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丑剧演得越烈,大部分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在升学前还要给学生加班加点分类排队,偏吃另待,大量偏写与印发复习提纲、复习资料、猜题模拟、临阵练兵。有些不属于考试内容的学生又必要掌握的知识废弃不讲,以省下时间来复习。在如此重负面前,老师又有多少精力钻研教改,创新教法呢?学生又有多少时间自主探究,提高综合素养呢?
  新课程的实施是时代发展的方向,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遇到的困境比城镇教师遇到的要难以应对得多。改革的道路条条坎坷,道道荆棘,作为农村语文教师我们不能以客观存在的种种差距为借口,去回避或勉强应付新课程,也不能“等”“靠”外援,我们必须在困境中适应时代的要求,加快农村语文教改的步伐,借新课程的东风,做好如下应对:
  
  一、试用现行教材的同时,加大校本课程的开发力度。
  
  长期以来,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由于多种原因,把教材视为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们为了提高升学率,把教材上罗列的知识点要求学生不断重复的进行枯燥、繁琐、机械的训练。又由于部分内容不切农村中学生的实际,导致学生的创造力被扼杀,以至学习兴趣下降,甚至使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所以,我们每一个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必须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地加大校本课程的开发力度以填补现行教材的不足,使学生学有所用。能够把所获得的语文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7-9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之一为“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这说明课程标准给语文教育者作出了明确的指向:除了语文教材所提供的可参考的综合性学习主题外,教师可根据本地教学资源、文化氛围、学生特点等,引导学生开发新的学习主题。我们中国人对传统春节,都比较重视,庆祝形式多种多样不说,就长辈对晚辈发压岁钱而言,少的可得几十、多的几百甚至上千,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指导学生开发“怎样使用压岁钱”这一主题。学生通过调查分析就很容易得到结论。这样的问题难度不大,因此学生的兴趣就很高。
  
  二、针对语文学科特点,灵活运用新旧教法。
  
  新课改使教育教学思想、理论、观点、模式、方法和技巧日益丰富了起来,我们应该正确、灵活地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极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水平和效率。坚决反对迎合教学潮流的各种课堂作秀,坚决避免牵强附会、弄巧成拙、重复建设、庸俗低级、喧宾夺主、故弄玄虚、急功近利等简单低效的东西。新的东西要学习、运用,但传统语文教学中“学而不厌、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治学态度;举一反三、循序渐进、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诲人不倦、因材施教”的教学态度和策略;“文道结合,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原则,对提高课堂效率至今仍有重要意义。如书写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一些农村语文教师借口时间紧,忽视了这一环节的教学,多数农村中学生写字潦草,不入格。教师如果从“书法”是我园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历代文士名人都非常重视书法,不忘传统讲起并适当安排一定的练习,学生的书写就不那么乱了。
  
  三、发挥资源优势,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应该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把阅读和口语交际定位于提高、充实、丰富学生整体语文知识上,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要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在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因此,语文教师要尽可能地利用身边的自然和人文的课程资源,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参观访问;引导学生了解民俗民情,民间文化,使他们的语文素质拥有自身特点,打上时代烙印。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既不脱离语文教材又不是为学生硬地学习课本知识而学习课本知识。
  
  四、培养和加强农村语文教师的后续动力。
  
  近年来,农村语文教师的文化程度、知识结构虽然有所提高,但教学水平、教学技能和综合素质还是偏低。他们天生比别人差,而且这么多年来蜗居农村,很少能嗅到外面的春风,变得孤陋寡闻。所以必须重视培养和加强农村语文教师的后续动力。
  1、面对现实充分挖掘自身潜力,主动迎接新课程。新课程实施需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对文化业务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身处基层,农村教师不可能接受较高层次的业务培训,不能直接接受那些专家学者们的新思想、新观念,也不可能深入到课程改革成功实验区的课堂去体验他们的课堂教学。面对这一现象,我们不能“等”,也不能“靠”,否则我们将会愧对于我们的学生。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一些报刊杂志,如有园内外教育动态的,语文教学研究的书刊、报纸等,用心去品读专家学者、各地同行的专题文章及课改实践者的经验论文,定会“淘”到不少能够指导我们实施新课程教学的有价值的东西。
  2、有关部门要改善培训的组织工作,提高培训质量。农村教师参加一次较高层次的培训不容易,都是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来的,对培训的期望值很高。他们都期望在培训中既能够得到新改革理念的熏陶,又能够真正学到一点回去后可以用得上的实实在在的东西。其实,我想这也应该是教育行政部门组织这些培训的目的所在。然而我们参加的几次全员培训,时间太短,一两天时间,几百个人坐在一处,走马观花,效果有限。而有的培训只是走过场,根本无培训可言。如组织的动画制作培训,没有专人指导,只凭自己瞎琢磨,最后不管你会不会,有没有上传课件,都皆大欢喜,全部合格,根本没有一点实用价值。所以要加大农村语文教师的培训力度与密度,尽量给农村的一线语文教师提供更多的参加研讨会、观摩会的机会,而不是只让一两名骨干教师参加,尽量减少二级培训的效益损耗,增大农村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只有让广大农村教师认可和理解各级各类培训的内涵和意义,并转化为他们内在的积极性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实践,主动造就信息环境下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目的,从而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教学。
  新课程的实施,对于农村的语文教师来说不失为一种挑战。只要大家正确认识新课程,积极主动地走进新课程,就会走出语文教学低效的樊篱,撞出一条高效、明朗的教改大道来。
  曾宪攀,教师,现居贵州桐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