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层次关系辨析

作者:孙建波




  全国通用高中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司马迁专题”中,有《信陵君窃符救赵》一课,课文节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记叙了信陵君礼贤下士和窃符救赵的始末,表现出信陵君仁而下士的谦逊作风和救人之困的义勇精神。
  对于节选几段的层次关系,《教师教学用书》认为,节选的文字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至2段),概述信陵君的身份、为人和他在当时的威望。
  第二部分(第3至4段),具体写信陵君亲迎侯生和数请朱亥,表现他仁而下士的谦逊作风。
  第三部分(第5段至篇末),叙述侯嬴献计及信陵君窃符救赵,表现信陵君急人之困的义勇精神。课文的前两部分是这一部分的铺垫。从人物看,前两部分写信陵君仁而下士的品德,这部分写他仁而下士的品德所获取的成果;前两部分侧重写侯嬴的忠诚,这部分侧重写侯嬴的智慧;前两部分写朱亥的骨气,这部分写朱亥的义勇。侯嬴和朱亥在信陵君的事业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信陵君的下士是为国家长远打算的,而他所得到的士也能不负国家长远打算的。由此可以得出信陵君下士的规律:下士(为国求贤)——得士——士为国用。课文的前两部分和第三部分正是在这一意义上紧密衔接的。
  笔者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信陵君窃符救赵固然是课文的中心事件,但我认为,《史记》是以人物为中心来叙写历史事件的,本文的主要人物应该始终是信陵君,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人物,侯嬴和朱亥不过是为陪衬和烘托信陵君的次要人物。信陵君一生四处交游,可叙写之事甚多,但司马迁为他立传时,并非事无巨细,兼收并蓄,而是根据信陵君为人处世的性格特征,对纷繁的史料众多的事迹,做了严格的取舍,精心的安排。名家唐顺之说:“公子为人一段,一篇纲领,而‘贤’、‘多客’三字又此段之纲领。”
  第一部分概括介绍信陵君的身份、为人和威望。一开始,司马迁按照传记的惯例首先叙述了人物的姓名、身世,之后就突出地对信陵君的性格特征作了介绍:“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第二部分通过一连串的生动情节,具体写信陵君与侯嬴、朱亥的交往过程,表现信陵君仁而下士的谦逊作风。
  第三部分具体写信陵君窃符救赵的过程,表现信陵君急人之困的义勇精神。
  因此笔者认为,课文《信陵君窃符救赵》三部分之间应该是总分关系,即第一部分统领第二、三部分,第二、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具体记叙。这才符合《史记》作为纪传体史书为人物立传的本意,司马迁成功地刻画出了信陵君这一血肉丰满的人物的性格特征。
  孙建波,教师,现居河南巩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