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归园田居》美读

作者:陈光明




  陶渊明是魏晋风流的一位代表,他用自己的言行与诗使其人生艺术化。《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时运》等作品都是其艺术化人生的写照,抚弄无弦琴,葛巾漉酒等逸趣之事更显其飘洒风流。
  田园诗是陶渊明首创的题材,以一颗诗心去体味躬耕甘苦,他可以说是古今第一人。他笔下宁静恬美而简朴的田园,为后世文人构建了一个远离尘嚣的“桃花源”,成为他们精神上的避难所,心灵休憩的港湾。
  《归园田居》共五首,约作于陶渊明从彭泽辞官归田的第二年,本诗为第一首,写明归隐原因及乐趣。方东树在《昭昧詹言》中对全诗作了一个详细的评价:“‘少无适俗韵’八句,当一篇大序文,而气势浩迈,跌宕飞动,顿挫沉郁。‘羁鸟’二句,于大气驰纵之中,回鞭嚲鞚,顾盼回旋,所谓顿挫也。‘方宅’十句,不过写田园,而笔势骞举,情景即目,得一幅画意。而音节铿锵,措词秀韵,均非尘世吃烟火食人语。‘久在’二句接起处,换笔另收。”
  “均非尘世吃烟火食人语”比起欧阳修的“晋天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赞叹佩服之情溢于言表。
  下面,我们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下这篇诗歌。
  
  一、艺术特色
  
  钟嵘在《诗品》卷中称陶渊明是“隐逸诗人之宗”,说他的诗风“其源出应琚,又协左思风力。文体省净,殆无长语。笃意真古,辞兴婉惬,每观其文,想其人德,世叹其质直”。一个“净”字,一个“真”字,将陶诗风格刻画得入木三分。也正是因为其“净”,其“真”,使得他从六朝绮丽奢靡的文风中脱颖而出,并为后世文人争相仿照。
  《归园田居》不过一百汉字,不仅交待清楚了自己归园的原因及背景,并将自己在宦游过程中“心为形役”的无奈与厌烦之情和“复得返自然”的悠然自得的心境描绘得淋漓尽致,简言有尽而赅意无穷。
  “守拙”与“适俗”,“田园”与“尘网”,两相对比之下,诗人归园后的愉悦之情就呈现出来了。所见之“南野”、“榆柳”,所闻之“鸡鸣”、“狗吠”,无一不使重返自然的人感到惬意舒畅。不过平凡“草屋”、“桃李”、“远材”、“近烟”经过陶渊明的神笔点化都变得诗趣盎然。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一远一近,“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以动写静,简直到了化境,难怪钟嵘说,“此诗光景在后一段”。“暧暧”、“依依”使得田园情景生活鲜动,让人向往无比。“无尘染”的“户庭”,有余闲的“虚室”,让每一个“久在樊笼”的人感受到自然的美妙。
  
  二、思想特色
  
  说到陶诗的思想特色就不得不说他人生的两大支柱,即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
  陶渊明特别推崇的颜回、黔娄、袁安、荣启期等都是些乐道的贫士,他们努力保持着自己的品节纯净,“朝与仁义生,夕死又何妨”,仁义就是他们的信仰,这些古时圣贤常常成为陶渊明慰怀的榜样。不为五斗米折腰,即使贫至捱饿,也绝不丧失其为人准则。“误落”之后“守拙”,正是对世事了悟明彻之后做出的决定,宁愿安贫守拙,不去帝乡寻富贵。
  另外一点就是他对自然的热爱,这种感情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有所表现。“霭霭停云,濛濛时雨”、“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若非倘徉于自然,绝无此等率直感悟,也无此千古佳句。陶渊明希望保持自己本来的、未经世俗异化的、天真的性情。即他在《归去来兮辞序》里所说的:“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一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表达了回归自然后自由自在的悠然心情,正是这种对自然的切情真意使得他的诗篇抱朴含真,于“平淡中见警策”,于“朴素中见绮丽”,不事雕琢的他用晓白流畅的话语道出了率直真朴的感情。
  《归园田居》正是以陶渊明安贫乐道和崇尚自然的性情为轴心,将情景与事理熔于一炉,情致动人,景致动心,为人们塑造了一个平淡自然的艺术境地。
  最后,用后人的几句评语来对《归园田居》和陶渊明作结。
  方东树《昭味詹言》:“读陶公诗。专取其真:事真景真,情真理真,不烦绳削而自合。谢鲍则专事绳削,而其佳处,则在以绳削而造于真。”
  沈得潜《古诗源》:“清远闲放是其本色,而其中自有一段渊深朴茂,不可几及处。唐人王、储、韦、柳诸公,学而得其性之所近。”
  朱熹:“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淡,那边一面招权纳贿。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此所以高于晋宋人物。”
  陈光明,教师,现居湖北利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