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教材中亟待商榷的几个问题
作者:彭芒有
一、范仲淹《岳阳楼记》第三段“若夫淫雨霏霏,……感极而悲者矣”。此段描写阴景,抒发悲情。第四段“至若春和景明,……其喜洋洋者矣”。此段描写晴景,抒发喜情。第五段“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以为:前后顺序照应不合理,能否改为“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己悲,不以物喜”。
二、周敦颐《爱莲说》“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我认为,前后顺序照应不合理。能否改为“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三、孟子《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中“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文章自始至终先说“得道者”怎么样,后说“失道者”怎么样。我认为前后顺序颠三倒四。能否改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正例……朱自清《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桃树花与红的像火,杏树花与粉的像霞,梨树花与白的像雪。前后照应,十分严谨,文气贯通。
四、苏轼《水调歌头》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此句不符合比兴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能否改为:“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比兴句子比比皆是,例如:“钟不敲不鸣,人不学不灵。”“补漏趁天晴,学习趁年轻。”“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前后顺序一般是不能调整的。
五、郦道元《三峡》第二段“至于夏水襄陵……不以疾也”。此段描写夏水。第三段“春冬之时,……良多趣味”。此段描写春冬之水。第四段“每至晴初霜旦……猿鸣三声泪沾裳”。描写秋水。我认为时间顺序杂乱。能否改为按夏、秋、冬、春等顺序。
六、蒲松龄的《狼》“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我认为狼是兽,而不是禽。这样说是否以偏概全?
以上看法仅一人之言,特望同仁争论斧正!
彭芒有,教师,现居湖北襄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