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高中文言文虚词教学方法谈

作者:武学银




  新《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常见的文言虚词只有15个:而、乎、其、且、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文言虚词和文言实词相比,虚词的数量少的多,但用法灵活多样,一个字往往有好几种用法,好多种解释;使用频率也比实词高;语法功能也比实词强。文言实词常常都要文言虚词的帮助(组合、联结、修饰、辅助等)而组成完整的句子。因此,了解并掌握文言虚词的用法是读懂文言文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教学与学生学习的难点所在。那么,在平时教学中,如何加强文言文阅读的指导,提高学生在阅读材料中根据上下文的语境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以课文为根本,分散知识点,寻求大突破,切实提高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如在《游褒禅山记》一文中,王安石在寥寥五百多字中,就用了二十个“其”字,在这一课中,我认为就应抓住这二十个字的用法进行分析拓展、总结归纳,来使学生切实掌握“其”的各种用法,提高文言虚词的运用能力。现将文中包括“其”字的句子整理编号如下: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1)址,而卒葬之;以故其(2)后名之曰“褒禅”。
  距其(3)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也,以其(4)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5)文漫灭,独其(6)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其(7)下平矿,有泉侧出,……
  问其(8)深,则其(9)好游者不能穷也。
  入之愈深,其(10)进愈难,而其(11)见愈奇。
  然视其(12)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13)又深,则其(14)至又加少矣。
  既其(15)出,则或咎其(16)欲出者,而余亦悔其(17)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以其(18)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其(19)孰能讥之乎?
  后世之谬(20)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分析上面的“其”,(1)(4)(5)(6)(7)(12)(18)都是称代第三人称;(17)是称代第一人称;(2)、(3)、(8)、(9)、(10)、(11)、(13)、(14)、(16)、(20)表示对具体对象的强调,可译为“那”、“那个”、“那些”;(19)“其……乎”这个固定格式,用来表示反问,可译作“难道……吗”;(15)用作助词,最常见的是用作语气助词,表示推测、希望等语气。这样经过分析整理,基本涵盖了“其”的用法。这时,老师可进一步补充“其”的其它用法:“霰雪纷其无垠兮”(《涉江》),“其”作形容词词头;“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其”字作连词,表选择。补充完后可进行一些相关的强化练习,通过分析比较,牢固掌握“其”字的各项用法特点,以巩固所学知识。
  这样抓住文本特点,以课文内容为主,对文言虚词知识点进行分散教学,一课抓住一个知识点进行突破,并不断加以强化训练。这样做,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逐步地掌握所有的文言虚词,经过日积月累,一定有大的突破,从而使学生在阅读材料中根据上下文的语境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得以提高。
  武学银,教师,现居甘肃民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