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普通话课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作者:傅 娥




  语言是一座城市、一个人的有声名片,现代开放的经济需要开放的人文环境:一个城市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氛围如何,直接反映出一个城市的经济开放度和人文素质层次,一个人的语言是否文明、规范、得体、生动,直接反映出一个人的气质形象,那么一所创造文明传播文明的高校更应该普及和推广普通话。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目前,中小学校和师范类高校很重视普通话的教学,但理工科类高校却未充分认识普通话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通过授课而提高学生其他相关能力的培养而往往忽视了普通话课教学。事实上理工课院校更需要重视普通话课。本文拟就普通话课在理工课院校素质教育中有突出的作用及如何充分发挥这些作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做一些探讨。
  《普通话》教学目标及内容
  《普通话》教学目的是:以语言学理论和国家的语言文字方针政策作指导,根据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的基本要求和测评标准,针对学生学习普通话普遍存在的难点,有重点地讲授普通话语言基础知识,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包括语音训练、朗读训练和说话训练等,提高学习者的普通话口语水平,为推广普通话、提高民族文化素质、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普通话课的内容主要有:普通话语音知识,包括声母、韵母、声调、音节、变调、轻声、儿化等的知识,以及相关字、词、句和短文的练习;朗读的基本知识及相关练习;说话的基础知识及相关练习;普通话应用练习,包括各相关行业的用语练习,包括:商店、饭店等服务行业,节目主持人以及日常礼仪礼貌用语等。
  普通话课在理工科院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一、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增加理工科院校人文氛围。
  
  语言文字的规范是弘扬先进文化的体现,语言文字的规范工作同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是一致的。通过普通话课授课,普及普通话,可以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语言文化知识,并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相互渗透,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与文化品味。对于营造理工科院校活泼、轻松良好的人文氛围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1、增长语文知识,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理工科学生开设都是理、工学科,学科和专业设置很少涉猎人文知识内容,通过开设普通话课,在授课过程中,把一些适合朗读的优秀诗歌、散文、传统文化知识短文作为教学辅助材料,增加了学生的词汇量,提高了学生人文素养,提高了语言表达水平和准确度。另外,通过对方言词汇和普通话词汇的对比学习,使学生掌握了更为准确的书面和口头表达方式,丰富了表达形式和词汇,提高了表达的效果。
  2、学习文明礼貌规范用语,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
  在普通话学习中要专门学习常用相关行业的规范用语、日常礼仪礼貌用语,将这些礼貌用语用于日常交往,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另外用规范的普通话表达,更文明,更能够提高学生的文明修养。
  3、推动全院范围普通话活动开展和规范用语,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在全院范围内开展普通话课,将促使学生围绕普通话开展一系列活动,诸如:普通话演讲赛、才艺展示赛、相声小品赛等,既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也营造积极良好、轻松、活泼、充满朝气的精神氛围。同时,通过普通话的授课,提高了学生准确表达规范用字的意识,对于校内所有宣传文字,包括校园网、广播站、橱窗宣传栏、院报和校园内宣传横幅都提高到更高的定位,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大大提高理工科院校的层次和品位。
  
  二、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增强学生心理素质。
  
  目前,有统计显示,高校内33%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我认为最关键的原因是现在的青年学生是独生子的一代,依赖心强,缺乏坚强的意志力,缺乏自信,独立生活和自我处理问题的能力弱。而通过理论学习加实践练习的普通话课,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增强自信心,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1、克服胆怯心理。普通话课中大量是课堂时间练习,要求学生当众做朗读、说话、演讲、主持等,一开始学生会比较紧张,但经过一段时间或一学期的锻炼,学生心理素质将会有很大的提高,不再紧张,面对老师和全班学生能够从容地准确地表达思想感情。
  2、增强自信心。一些学生因为不会讲普通话,或普通话讲得不好,不敢开口讲,通过普通话课的培训练习,普通话水平提高了,能够比较标准流利地讲普通话,这种进步将会得到教师和周围同学的肯定,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过去不善于表达的同学,通过说话课和演讲、主持的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了,更善于表达,也敢于表达了,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意志力得到锻炼提高。说普通话就象学骑自行车,练习电脑打字一样,是一种技艺,只要下工夫练习肯定会说,能说,水平会提高,但是普通话水平的提高是要经过艰苦的训练的,通过普通话课,学生在教师的带动和要求下,学生利用所有能利用的机会,严格要求自己,认真练习,经过坚持不懈的练习,普通话一定水平得到提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意识到,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只要坚持,就会得到巨大的提高,最后的胜利,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意志力。
  
  三、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学生思维水平。
  
  1、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普通话教学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在普通话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的主要方法是用普通话说话练习,通过朗读词汇,诵读优美的散文,说话题目练习,对话练习,提高普通话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普通话课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学生们来自全国各地,各种方言汇集,南腔北调,由于交流不畅,云南人听广东话还得找翻译,大大影响了学生的交际,通过普通话的学习,大多数学生会讲标准的普通话,克服了语言的障碍,增进了交流,学生的交往面扩大,“说好普通话,朋友遍天下”,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3、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普通话教学中说话的教学是重点,在课堂中说话训练是最多的,几乎每一节课都有说话练习,而说话课的要求是要用普通话说,说得有逻辑层次,表达要清晰、流畅,语言、语法、语调、词汇等要符合普通话(现代汉语)规范。说话训练的过程就是思维训练的过程,经过这些严格要求与训练,学生掌握了说话方法,克服了说话前言不搭后语、逻辑混乱、结结巴巴等问题,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推理思维、归纳思维的能力。另外,普通话学习的过程是建立普通话的词汇、语法、语音来进行思考问题和表达思想,一些学生在一开始学习普通话时表达很不流畅,就是因为没有习惯普通话进行思维,经过训练和学习,学生养成了用普通话思维的习惯,表达流畅多了。所以通过普通话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用普通话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普通话教学中,朗读、演讲、说话等课程内容都是一个创新性很强的内容,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朗读,对书面文字的理解不一样,就会有不同的创造结果,因而对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朗读的方式不同,效果也就不一样。
  
  加强和推进理工科院校普通话工作的思路和途径
  一、解决好认识问题。这包括三个层面的重视,即:上级领导部门、高校及学生的认识问题。从师范院校来讲,这已不是问题,但对于理工科院校的来讲,这是学校主管部门、学校本身以及学生必须解决的的问题。
  二、改革普通话教学。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创立新的教学模式。包括:调整课程开设的方向,扩大课程的开设现象,改革现有的语言训练教材,改革语言训练形式,提高对教师的要求。
  三、拓展推广普通话的渠道。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诸如,举办故事会、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模拟人才竞聘等活动,鼓励学生在口才实践中提高语言素养。充分利用校园网等开展网上授课网上交流活动等。
  四、加强制度与措施建设,这包括上级部门及学校本身的制度和措施。推行普通话,需要全社会形成共识,不能说起来很重要,做起来却不重视。也不能上面喊一喊,下面动一动。要从加强机构建设上来保障普通话的推广,理工科高校也应设专门的语委办、推普办或测试站(测试点),形成校、院、系的各级平台和网络。要重视和加强测试工作,要认识到位、机构到位、人员到位、资金到位。
  傅娥,河南南阳理工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