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我与留守儿童的情感生活
作者:汤美娟
用母性的情关爱学生
留守儿童的心理需要与一般学生相比,有其特殊性,他们缺少亲情,通过我的观察,我发现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大多数是爷爷、奶奶。他们大多数与爷爷奶奶存在着隔阂,不愿和他们过多沟通,但他们有着强烈的心理需求,需要被关爱,需要交流,需要心灵的沟通。这无疑对我们班主任提出了新的要求。我班学生张晓燕,父母是油漆工,常年外出,她由年迈的奶奶照顾,由于老人体弱多病对她的照顾管理显得力不从心,她的衣服经常脏兮兮的,再加上成绩较差。她性格显得内向,自卑、孤僻。课堂上从来都看不到她举手,脸上常挂着与年龄不符的忧郁,这一切,让我感到沉重,如果不及时指导很可能导致这孩子成人阶段与人交往障碍。我主动与她父母电话联系,我要求他们不管多忙一个星期与她至少联系一次,在她生日时我送给她一个大蛋糕,当时她满眼泪水,那一幕让我刻骨铭心。我还教会她干一些简单的家务,星期天,我邀请她来家和我女儿玩,抽时间帮她补补课。渐渐地她和我的话多了,笑容也回到她的脸上。今年小学毕业考试她的英语考到了75分,这对于五年级只考十几分的她来说无疑是奇迹,她父母感激而又不无自责地说:“汤老师,您更像她的妈妈!”
用细小的爱关心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基本中午都在学校就餐,学校值班老师要到12点半才到校,所以中午这一小时,管理上有些脱节,这段时间也成了“事故”的高发时期,有一天,我走进教室,看到平日最闹的几位同学头凑在一块儿看着什么,我很好奇走近一看,原来是本书,他们说那是好不容易从二班借来的,上课之前必须还。这给了我启发,如果我能让班里的图书角里多点好书,那……。说干就干,首先我把女儿平时最爱看的书拿来丰富图书角,有时看到好书我还会自掏腰包。学生们看到我的做法,也纷纷拿来自己的好书,别说这一招还真有效,他们只要有空就在看书,完全陶醉在书香里了,或许书本让他们找到了灵魂的依傍。
用至爱的心温暖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由于缺乏有效的家庭管理,所以往往性格怪异,有些不良习惯,我班学生蔡海峰,父母常年外出,寄养在婶婶家。他是学校公认的问题学生,成绩差,逆反心理较强。一天课间学生报告说“蔡海峰又打架了。”原来他的一个“好兄弟”被人欺负了,他“勇敢”地拔刀相助。我把他们请进自己的宿舍,先打来水,边帮他们擦鼻血,边问经过,我委婉地说:“同学处得像兄弟,多好啊!但有事该好好说,打成这样看了真叫人心疼。”蔡海峰看我并没像一般老师那样训斥他,似乎消除了戒备心理,接着我就因势利导讲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友谊,讲了长征途中战士间的动人故事。蔡海峰低下了头,我暗喜。
蔡海峰的个儿高,我向体育老师推荐让他参加乡秋季运动会的跳高比赛和1500米长跑,他开始有些不相信,我拍着他的肩膀说:“我相信你一定会为我班争光的。”体育老师向我反映蔡海峰训练很刻苦,比赛那天我带领全班同学为他们加油,跳高比赛他轻松地拿到冠军,长跑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问题,在还剩两圈时他被他人绊倒了,只穿汗衫短裤的他两膝盖立刻流出了鲜血,他疼得咬着牙,我忙跑过去想扶他下来,他摇摇手,继续艰难地跑着,我的眼睛湿润了,同学们也不约而同的为他助跑,那情景让在场的老师们感动不已。虽然他的长跑没拿到名次,但他顽强的毅志,拼搏精神塑造了一个全新的自我。
留守儿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一定时间内将长期存在,这也就要求我们这些一线的班主任有更强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用我们的教育艺术去感化他们。让我们一起关爱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做好班务管理,促进教育事业的和谐发展!
汤美娟,教师,现居江苏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