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论大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问题

作者:毛韶华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显现。大学生对美的崇尚和追求,无论对学校还是对其自身来说,无疑都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我们要充分认识审美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工作中的特殊功能,把审美教育切实渗透、贯穿到大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使其发挥出应有的效能。
  
  一、审美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审美教育,是指为了培养学生在接受、理解、评价、创造生活中和艺术中的美好、崇高情操方面的能力,并使这种能力日臻完善而采取的一整套措施。黑格尔曾精辟地指出:“理性的最高行动是一种审美行动,真和善只有在美中才能水乳交融。”[1]因此,审美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一)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美育具有令人精神愉悦的可感形象,它对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鲁迅先生曾经指出:“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仍足以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2]人们的任何道德行为,都是发源于人们的内心指令,一切道德规范,只有当它成为人们的内心信仰和要求之后,才能在实践中付诸行动。也就是说,只有当人们不仅从理性上认识应该这么做,而且从内心情感上也甘心情愿地去这么做的时候,人们的道德信念才能是坚定的、稳固的。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审美教育在《大学语文》的教学活动中正是依靠对各种社会生活中美的事物、美的形象的讲述来打动学生、感染学生,从而使学生在效仿榜样的潜移默化中实现道德教育,通过情感的融通变化来分辨美丑,自觉地趋善避恶,实现道德的升华。
  (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美育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要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实现追求理想的生活。审美是一种独特的世界观,理想是这种世界观的一种具体体现形式。审美理想是人们在生活中所追求、向往的一种完美的生活境界,是与社会政治理想密切联系的。恩格斯在评论德国画家许布纳尔的《西里西亚织工》一画时曾说:“请允许我提一下优秀的德国作家许布纳尔的一幅画,从宣传社会主义这个角度看,这幅画所起的作用要比一百本小册子大得多。”《大学语文》教学工作中的审美教育,可以从历代作品中的先进人物形象和社会生活图景中发掘出美的内涵、美的心灵、美的理想,使学生在审美的过程中自觉地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三)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当学生们沉浸在美的欣赏与创造中的时候,由于注意力的转移,生活的变换,情感的净化,就可以超脱自我,心情开朗,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从而使情绪稳定,保持心理的平衡。这是从心理方面发挥《大学语文》的审美教育功能的一个最佳途径。同时,通过审美活动还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智慧、训练思维能力,达到心理上的各种完整认识,从而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进而丰富自我,完善自己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去创造一个新的世界。
  (四)帮助学生抵御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学生们是美好生活的积极追求者和未来创造者,希望把美带到他们的实际生活中。但是,由于年龄、知识结构、个人爱好的不同,他们对美的追求并不处在同一水准上,社会上一些腐朽的思想文化和丑恶现象对缺乏审美体验的学生的诱惑,都有可能导致一些学生在审美追求上误入歧途。因此,我们应因势利导,注意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对美的鉴别能力,提高其对美的欣赏水平;培养其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审美理想,能自觉地按照美的规律来改造客观世界。进而形成美好的生活情趣,用美的尺度去塑造文明的生活方式。
  
  二、大学语文教学工作中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
  
  审美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而要充分发挥美育在《大学语文》教学工作中的特殊作用,还需探寻审美教育与《大学语文》教学工作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从审美教育的实践看,笔者认为应在《大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内容美、形式美方面下功夫。
  (一)强化《大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内容美。
  从审美教育的角度强化《大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内容美”,关键在于使教学内容包含“真”与“善”的深刻内蕴。
  1.美在于真。这里所说的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真理,二是真实。真理,是说《大学语文》教学工作要达到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我们宣传的思想理论乃是真理。这就要求我们在《大学语文》教学工作中要按照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要求,始终用最先进的思想理论,特别是用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去教育学生,把正确的思想教育必须放在第一位,把真理的传输放在第一位。真实,是指在《大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必须以真实为基础,尊重客观规律,尊重原始材料,不做无根据推测,甚至是臆想。一是一、二是二,实事求是,这同时也是我们党思想政治工作的光荣传统,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俄国评论家别林斯基指出:“只有真才美,只有真才可爱,虚假永远无聊乏味,令人生厌。”[3]有个别语文教学工作者在讲述典型人物形象时喜欢人为地美化典型人物形象,任意拔高,这样包装出来的典型形象就失去了生活的基础,缺乏人情味,使人感到是天方夜谭,也收不到好的教育效果。
  2.美在于善。这里的善有两层含义:一是《大学语文》教学工作要讲精神、讲奉献,用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来养育人。同时也要合乎党和人民的利益,为人民谋利益,这是最大的善;二是指人类在实践活动中所追求的有用的或有益于人类的功利价值。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利益对人们思想行为的驱动作用明显增大,由各种利益矛盾引起的思想问题比以往更为突出。这就要求《大学语文》教学工作中的审美教育必须把“义”、“利”的原则有机统一起来,既要从国家、集体的利益出发,同时又要顾及到人们的切身利益;既要注重对学生精神需要的满足,又要注重物质利益需要的满足,从而使审美教育充分发挥其至善至美的功效,使学生切实体验到美与善的享受。
  (二)强化《大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形式美。随着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个人意识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求美的愿望日益强烈。这就要求《大学语文》教学工作者要采取多种形式的审美教育,紧紧抓住学生追求美的心理需求,进行教育。
  1.从语言文字的优美形式上感染学生。
  各个时期不同作家的语言文字的形式表现都有不同的美地展示。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例子给学生专门讲述。比方说散文常以生动的语言取胜,而生动优美的语言总是靠优美的句式表现出来。有的句式对称,讲究工整美;有的句式参差,讲究错落美……例如《桂林山水》中是这样描写漓江的水的:“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作者成功地运用了排比句式,使得语句对称工整。教学这类句时,应反复指导学生朗读,分析各分句之间的关系,进而使学生体味出其美的韵味来。
  2.紧紧抓住形式规律来贯穿教学活动。
  我们通常把多样统一的结果叫做“和谐”。它是一种体现类似“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形式美。“多样统一”是指形式美中由多种形式因素按照富于变化的,而又有规律的结构组合的法则。它体现了生活、自然界中多种因素对立统一的规律,整个宇宙就是一个多样统一的和谐整体。在《大学语文》的教学活动中,作为审美教育就必须将形式规律掌握并贯彻其中。如讲述唐代张若虚诗歌《春江花月夜》时,我们可以看到全诗扣紧这五个字来写,但又有重点,这就是“月”。春、江、花、夜,都围绕着月作陪衬。诗从月生开始,继而写月下的江流,月下的芳甸,月下的花林,月下的沙汀,然后就月下的思妇反复抒写,最后以月落收结。有主有从,主从巧妙地配合着,构成完整的诗歌形象,形成美妙的艺术境界。
  语文,这个工具是人们思维和交流思维成果的主要工具,它的运用是同人们的思想感情、知识阅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大学语文》的审美教育正是一种思想情感与人文精神的疗治和补缺,它可以提升学生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自觉抵制和消除各种精神污染,主动接收和吸取种种高洁、优美的“营养”,成为内心世界丰富而高尚的审美的人。
  
  参考书目:
  [1][德]黑格尔著,朱光潜译,美学[M].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2]鲁迅.鲁迅全集[M].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
  [3]别林斯基.论俄国中篇小说和果戈里君的中篇小说[M].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
  毛韶华,湖北襄樊学院中文系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