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综合实践活动课可操作性探究

作者:徐华君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不仅在小学中不断蓬勃发展,而且现在已成为中学、高中的必修科目,并作为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既继承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又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新课改后设立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对活动课程的继承、发展与规范。当前举国上下积极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亟待改革与创新,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是应对这一需求的重要举措。而我作为一位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者、探究者,对于究竟怎样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让学生在该课程的学习中获得较大发展,也经历了边学习边探究的过程。通过几年的活动探索,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想法。
  
  一、因地制宜开发课程资源,加强实践课的可操性。
  
  小学生的个性具有整体性和发展性,个性发展不是不同学科知识杂烩的结果,而是通过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而不断探究世界与自我的结果。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范围,我觉得也应该因地制宜,考虑到的因素包括学生本人、家庭状况、社会环境和自然情况。对任何主题的探究都必须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
  然而,反思我们过去的教学,无论是学科教学,还是活动过程都在应试这个无形指挥棒下陷入了怪圈,内容的选择没有得到系统建设,课程实施事实上处于比较“放任”的状态,没有把基础教育“培养人”当作我们的理想追求。教师的目标是关注学生成绩合格,至于学生的健全发展,却很少有人问津,因此也造成了不少学生发展的畸形。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课程看作是一个动态的学习过程。因此,我们必须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整体构建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主题的确立满足学生个体的个性需求,让每位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有所得。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选择应从学生的兴趣与基本经验入手。
  综合实践活动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选取主题必须从学生的自身出发。要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这样你设计、实施的相关课程活动,才能有别于其他学科课程。而且你开展的活动应充分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对传统学科知识结构与逻辑体系的超越,建构一个更贴近学生真实世界的全新课程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确立自身存在合理性的必然选择。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产生的教育作用,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如我带的三(2)班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开展过“新家乡新农村”的专题研究活动。活动主题确定前,我让同学们分组讨论感兴趣的活动,他们自己调查访问、收集资料,充分体现了知识的自我建构。我让学生从自己家乡的环境变化的角度考虑,力求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去关心周围的环境及其变化。同学们经过集体讨论,认为“家乡逍林工业发达,但河水污染严重”能充分体现这一特点。为此,同学们分成若干小组,有的小组到镇上每个村的河边实地调查,舀来河水,有的访问老人,了解村上各条河的过去和现在,有的小组上网查找水污染的产生原因和危害的资料。经过近一周的研究,同学们终于弄清了河水污染的原因和危害。活动展示时,从古时的鱼米之乡的图片,祖辈的访谈记录,河水的化验报告,河水污染的现场到河边印染厂流着污水的排水口图片样样俱全,通过这次活动,每个学生都感到选对了研究的题目,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增添了自信。
  (二)活动中多让学生经历参与、合作、设计、整理、分析的实践体验。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要给每个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角色,满足每位学生的个性需求。为了鼓励学生大胆实践,综合实践活动课实行全方位开放,可以由学生自由组成小组,每次探究结束后进行一次交流,自办一份探究小报。先从低起点和低要求入手,逐步培养学生兴趣,让其参与,在实践中感受乐趣,在做中学,同时也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思考。这些做法,促进了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各方面的能力也能逐渐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立足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开放性,促进学生能力朝多元化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和开放性。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而不是在学科知识的逻辑序列中构建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它是一个开放的实践过程,也是学生能力发展的过程。
  (一)活动中让学生成为主体。
  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要充分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把他们作为活动的助燃来看待。尊重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活动中,我们要充分解放学生的双手,解放大脑,让学生大胆尝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在玩中学。如我们在学校的植树基地进行实践活动,我们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1-2项探究活动,或进行盆景栽种,自发地组成探究小组,对种子的发芽、水的作用、泥土的营养成分等进行了探究,并将探究的过程记录下来,整个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化的创造性能力。或进行插花活动,对插花的历史、插花的技巧的了解使得学生的审美意识受到了有益的熏陶,并在活动结束回校后开展“花卉园之行”的评比活动。这种活动促进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的提高和审美能力的发展。
  (二)活动中让学生接近社会,走入社会。
  在探究中我还发现,只有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背景中,即与学习者的生活世界发生密切联系时,才是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客观上决定了这类课程在确定课程内容时必须真正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让孩子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到大自然、到社会中去实践和体验。从实践活动中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追求的一种效果。为此,我们教师要做引导者引导孩子读好社会生活这本书。
  如今年我们组织学生到杭州湾湿地综合实践基地开展为期二天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在那里吃农家饭,了解当地农民的生活情况,调查植物和动物的情况。这种生活体验和收获,在书本上是无法得到的,对学生生存技能和自理能力的提高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活动中让学生在体验中培养自身和创新能力。
  活动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只有在活动中实践,才能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需求,给每个学生提供探究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也只有参与活动,感受生活,才能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活动能给学生在合作、自主探究、发现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快乐,让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如这次到杭州湾湿地活动的第二天,我们组织学生参观了杭州湾大桥。学生亲眼目睹我们慈溪的新发展,亲耳聆听了家乡的新变化,并在这里参加了环保护绿的活动,这种快乐,只有实践才能获得。又如学生双休日,我们让学生自发组织的“体验交警站岗”、“生活体验在超市”等活动,同学们在实践中体验到了交警的辛苦,父母挣钱的不易,在不断的磨练中提高自身交往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独立意识。
  实践证明,综合实践活动打破了每个学科的分界线,把各个学科整合到一块,把学生解放到更广阔的环境中,它能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引发创造意识,开发创造潜能。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合理地、创造性的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定能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和谐地发展。
  徐华君,教师,现居浙江慈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