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语文情感激发四法
作者:丁 梅
一、通过想象,激发情感。
生活中常有触景生情的现象。是什么手段使人触景生情呢?是想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想象,同样可以让学生获得新的情感体验。例如学习朱自清的抒情散文《春》。在教学中,让学生闭上眼睛,静坐听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边听边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感受一幅幅描写细腻的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以及人们为之欣喜的迎春图。听完录音后,好长一段时间,同学们还是闭目静坐,教室里一片寂静。此时,他们完全沉醉在对艺术的感受中,连最调皮的学生,此时也完全进入了作品的境界了,不由自主地说:“春天真美啊!”这就是艺术感染力产生的巨大作用,通过想象使学生进入作品的意境,产生共鸣。
二、设置问题,激发情感。
如果在教学中根据具体情境,巧设疑问,往往能激起学生“愿意接受”,增进学习的兴趣。例如我在讲授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时,文章所反映内容的背景与学生现在所处的时代反差较大,文中含蓄地表达出来的父子深情及作者所透露的淡淡的哀愁,学生很难体会到。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我考虑到,尽管时代差距大,但是在父子之间有着深厚感情这一点上却是相通的。因此,我在分析《背影》一文前,首先让学生回忆、叙述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的父亲对自己深切关怀和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并要具体地谈出当时的感受来。这个问题一提出,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学生讲述了自己在一次重病时,父亲日夜在床前守候,端水送饭;有的学生讲述了父亲冒着瓢泼大雨赶到学校为自己送伞;还有的学生讲述了一次期末考试前,父亲为自己讲题至深夜,等等。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却无不充满着殷殷的父爱,饱浸着浓浓的深情。一下子就使学生处在一种深厚浓烈的父子亲情的氛围中,立刻缩短了作者与学生的时代距离。于是,我抓住学生此时的感情勃发之机(这也是学生理解、掌握课文内容的最好时机)说:“朱自清先生所写的《背影》一文就是反映父爱子的挚爱深情,我们在学习中应深刻体会。”用这种方法导入新课之后,全文分析得十分顺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是因为设计的问题不仅容易拨动学生的心弦,还可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进而领会作品的意境。
三、分析细节描写,激发情感。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场合及情景中产生的。尤其是那些名家名篇,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细节描写,都渗透着真情实感。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细节描写引导学生去领悟、去体会文字背后所蕴涵的各种情感。例如:著名作家冰心写的《小桔灯》一文中有一段对“小姑娘”动作的描写:“她用小手在面前画了一个圆圈,最后按在我的手上:‘我们大家也都好了!’”,我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作者对“小姑娘”这一饱含感情的细节描写,,对表现“小姑娘”的思想性格所起的作用。使学生体会到:““小姑娘”这一动作虽然透出一种稚气,但她对“我”的安慰却又显得早熟,这就使得这个在特殊环境生长的“小姑娘”的性格特点很鲜明、突出,充分表现出她“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以及她坚定的信念。通过分析,使同学体会到作者在字里行间对“小姑娘”的赞颂之情,同时对作品的主题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激发了学习课文的热情。
四、抓住“热点”,激发情感。
班级是学生生活成长的小天地,班级活动常常能激发学生的热情,怎样抓住这种“情感效应”的热点,因势利导地进行语文教育呢?这个学期,我班男生暗地组建了足球队,课下围在一起谈论的是球星,甚至在过道里还要踢上几脚,个个俨然成了“国脚”,在一堂“议论文写作训练课”开始时,我提出这样一个话题:“课余踢球会影响学习,必须禁止。”话音刚落,立即遭到全班男生的猛烈回击,学生的情感全面调动起来了。
情感教学是通过课文进行的,不同课文的情感教学也不会相同的。因此,教师在钻研教材时,首先自己要对教材有所触动,或某处文字或作品的主题,或写作特色等,然后去寻找动情的原因,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受到感染。这样,教师才能充分发挥教材的魅力,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率。
丁梅,教师,现居福建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