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语言品质

作者:顾乐远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语言是学生接受信息的最大载体。语文天性浪漫、多情又富于诗意,有人给它一个形象的、概括的比方:“诗意的栖居。”因此,语文教师的语言修养尤其重要。
  多年的听课过程中,对许多语文教师语言表达上的种种缺陷已非常熟悉了:抓不住要点,拖泥带水,整节课唠叨个不停,令人如坠五里雾中,不知所云;语言干枯无味,生涩僵硬,词汇贫乏,充满“嗯、啊、这个、那个”等毫无信息含量的口头禅;一味强调声音洪亮,放开嗓门在课堂上大吼,语调平直单一。自己受累,学生厌烦,甚至有的学生课后匿名给老师写纸条,请求老师声音不要那么刺耳。
  语文教师语言修养上的先天不足,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处致命硬伤,从本质上违背了语文学科的美学要求,是对语文学科审美性质的严重戕害。正是这种种缺陷与不足,扭曲了语文课轻松愉快、怡情养性的美好形象,使众多学生逐渐丧失了语文学习的信心与兴趣。
  袁振国先生在《教育新理念》中说:“教育不是工艺,而是哲学,是艺术,是诗篇,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教育需要我们用热情与生命去拥抱。”语文是一门关于语言和文学的生动有趣的艺术,它反对僵化与死板,提倡生机与灵性。语文教学是教师心灵世界对教材和学生独特的感知与发现,它要求语文教师不但要有诗人深沉而富有激情的胸怀,更要有诗意的语言。
  语文教师的语言素养,应该具备如下的优秀品质:
  
  一、简约、概括,蕴含丰富。
  
  语文这门人文学科特别讲求含蓄与顿悟——“言有尽而意无穷”,“此时无声胜有声”。语文教师要善于透过事物的表象,抓住其内在的本质。其课堂语言应该惜字如金、字珍句珠、掷地有声,努力做到提纲挈领,言简意赅。
  西方思想家说起话来口若悬河,写起文章洋洋洒洒,给人一种汪洋恣肆的壮美感。但孔子的“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这些评论,虽寥寥数语,却切中肯綮。如空谷回音,意味无穷,应该是一种更耐人寻味的美感。从这个意义上说,孔子应该是他那个时代最优秀的语文教师!
  当然,这种语言上千锤百炼的硬功夫,是建立在对教材高度的把握、对学生洞察入微的基础之上,是教师教学基本功及备课的努力程度的集中体现。
  
  二、流畅而有节奏感,善于留出语言空白。
  
  很多语文教师把流畅简单地理解为“不停地说”,甚至在学生阅读和思考的过程中,他也不厌其烦地啰嗦几句,吵得学生心神不安,思维常常被打断。苏轼在《文说》中说“吾文如万斛泉源……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虽然他是论述写文章的,我们完全可以可以借鉴在语言表达上。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如行云流水,流畅而自然,“当行则行,当止则止”。
  语文注重“悟”的内在品质,客观上要求教师必须节约自己的语言,不多讲,不乱说,给学生留下思考与理解足够的时间与广阔的空间。这种授课语言上的空白,其效益是显著的。
  
  三、富有深沉而浓烈情感色彩。
  
  语文教师,应该具有深沉而博大的情怀,浓郁又强烈的感情。他需要化平淡为灿烂,化腐朽为神奇。他需要用诗人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用诗意的胸怀去理解学生,驾驭语文课堂。没有感情浸润的语文课是枯燥无味的,没有诗人情怀的语文教师是平庸的。
  
  四、语音纯正,音色优美,富有磁性与魅力。
  
  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出色的语言工作者,他的发音纯正地道,音色优美细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感受语言美的魅力。很难想象,一个语音沙哑、刺耳,发音蹩脚,笨口拙舌的语文教师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理群有十八年中学语文教学经历,他一直主张语文教学应该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他在《新语文读本》中说:“你将在有声、有色、有思想、有韵味的语言世界里流连忘返,透过美的语言窥见美的心灵、美的世界。”
  语文教师翩翩起舞的语言美,就会把学生带入一个声色俱美的语文世界。
  顾乐远,海南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