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诗文与酒

作者:李晔晖




  酒作为一种文化,与文人墨客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他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而他们的创作也离不开酒,酒成为他们创作中灵感的引发剂。他们借酒言情,寓志,消愁,解闷,助兴,表达各种深沉的情绪,于是才会有如此众多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美感、令人倾倒并为之叫绝的作品。酒中有诗文,诗文中有酒。酒滋润着文学作品,文学作品因酒显得高贵而典雅。这种涉及酒的文学作品,我们中学语文教材中也不鲜见。
  
  一、以酒赋文的佳句脍炙人口
  
  老友相聚,往往饮酒抒怀。“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你看,轩窗一开,扑到眼前的是谷场与菜圃,远处是绿树青山,知心朋友们喝着酒,谈谈农事,风儿阵阵送来泥土和庄稼的气息,这田园风味简直令人陶醉!
  故人远行,与友告别,也往往以酒相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在荒漠苦寒的边塞,朋友共事多年,同甘共苦,关系自然亲密,友情自然深厚,于是设酒置宴,送别友人思念亲人,情深意长,也常常寄情于酒。“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秋佳节,花好月圆,然而今夜漂泊异乡,自己形单影只,词人当然难却“每逢佳节倍思亲”的难耐寂寞,不由把酒问月,自然要“莫使金樽空对月”,因而创造了一种神话般美丽的境界。
  仕途失意,自然也要以酒浇愁,以酒泻愤。“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这里作者展现出醉态与梦境,理想与现实多层的境界。梦里追忆往事,豪情满怀;梦醒回到现实,感情一落千丈,从豪壮激昂跌落为深沉痛苦的悲叹。
  寄托理想,表现复杂思想感情,也往往寄情于酒。“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欧阳修《醉翁亭记》)这时作者政治上失意,贬为滁州太守,然而滁人出游,太守与宾客出游,不事铺张,不讲排场,宴席间下棋行酒令,在这里没有贫贱之分,没有等级差别,太守颓然就醉恰在此时,这不正好表现出作者身处逆境,但积极进取,希望人民生活安定富足的美好愿望吗?
  青春年少,乐而无忧,自然少不了饮酒。“常记西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李清照《如梦令》)你看,游览溪亭,饮酒赏景,叫人流连忘返;兴致那么高,酒喝得那么欢畅,竟至于“沈醉不知归路”。词人用自己的感情、自己的思想抒写了片刻之间美的感受,赋予大自然以诗情画意和勃勃生机。
  
  二、与酒有关的掌故意趣盎然
  
  阮籍,饮酒狂放不堪,但最令世人称道的还是他以酒避祸,开创了醉酒掩盖政治意图的先河,晋文帝司马昭想为其子司马炎向阮籍之女求婚。阮籍既不想与司马氏结亲也不愿得罪司马氏,只得以酒避祸,一连沉醉60多天不醒,最后靠着醉酒摆脱了这个困境。
  白居易,大酒徒。他的一生不仅以狂饮著称,而且也以善酿出名。他为官时,分出相当一部分精力去研究酒的酿造。酒的好坏,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看水质如何。但配方不同,亦可使“浊水”产生优质酒,白居易就是这样。他上任一年自惭毫无政绩,却为能酿出美酒而沾沾自喜。在酿的过程中,他不是发号施令,而是亲自参加实践。
  苏轼,字东坡,四川眉山人,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也是著名的酒徒。“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们从他嗜酒如命和风度潇洒的神态,可以寻到李白和白居易的影子。他的诗,他的词,他的散文都有浓浓的酒味。正如李白的作品一样,假如抽去酒的成分,色香味都随之锐减。
  东晋的陶渊明,他的诗中有酒,他的酒中有诗。他的诗篇,与他的饮酒生活,同样有名气,为后世歌之颂之。他虽然官运不亨通,只作过几天彭泽令,便赋“归去来兮”,但当官和饮酒的关系却那么亲密:其时衙门有公田,可供酿酒。他下令悉种梗以为酒料,连吃饭的大事都忘记了。还是他夫人力争,才分出一半公田种稻,弃官就无禄,喝酒就成大问题。然而回到四壁萧然的家,最初使他感到欣喜的是“携幼入室,有酒盈樽”。但以后的日子如何,可就不管。
  李白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富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对后世影响也很大。李白一生嗜酒,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唐代的李白自称是“斗酒诗百篇”的酒中仙,朋友相聚,“会须一饮三百杯”,后人称他为“谪仙人”。当时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极其传神地描绘了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四句诗,一写出酒与诗的密切关系,二写出同市井平民的亲近,三写出藐视帝王的尊严。因此,人民群众很喜欢李白,称他为“诗仙”“酒仙”。为了称颂和怀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古时的酒店里,都挂着“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此风流传到近代。
  宋代的欧阳修,政治上虽遭贬抑,但能愉情山水,于是他便成了妇孺皆知的醉翁,寄寓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理想,表达了“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的无限感慨。
  
  三、用酒推进的小说扣人心弦
  
  《景阳冈武松打虎》,武松全凭酒兴,争着吵着前后共吃了十八碗酒;全凭着酒力,不听酒家劝告,走上景阳冈;全凭着酒胆,来到深林睡在石板上,这一系列情节,小说着力渲染,不厌其烦,写得有声有色,实际上是为下文武松打虎蓄势,同时使一个酒醉英雄,虎胆英雄形象鲜活地突现出来。
  《群英会蒋干中计》,群英会上,随着周瑜的行酒佯醉大笑狂吟酣睡等酒计的一步步实施,惊愕,面如土色的蒋干窥视,大惊,暗度,暗藏,潜逃等中计的行动一步步展开,酒促成蒋干的中计,酒促成周瑜的成功。这些情节,小说写得声情并茂,不厌其详,并通过喝酒的场面描写和酒醉假睡的细节刻画,很好地塑造了形象,烘托了气氛。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尽管写酒的少,但也有七八处之多。林冲因天冷到市井买酒的路上看到了山神庙,在酒店吃酒时草料场倒塌而躲过一劫,因无法安身来到山神庙而免遭陆虞侯的毒手,因在庙中吃酒听到陆虞侯的诡计而怒杀三人,因杀人而不得不离开草料场去投奔梁山。这一系列情节以酒始以酒终,酒贯穿着全文,推动着情节的发展,完成人物性格的塑造。
  这些比比皆是的诗句,读来回肠荡气;这些耐人寻味的掌故,听来如坐春风;这些扣人心弦的小说情节,想来惊心动魄。如果我们可以从这些诗句中触摸到时代的脉搏,领悟到古代文人的复杂感情,那么我们会有多少收获啊!
  李晔晖,教师,现居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