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古典诗歌教学如何体现情感教育

作者:李文军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孩子用心灵观察、理解、感觉周围人们——这看来是花园中最为幽香的一朵花,她的名字就叫做情感教育。”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课程,充满着比其它课程更多的情感因素,语文教材中那些文质兼美的古典诗歌,是作者情感与智慧的产物,负载着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古典诗歌教学中应重视渗透情感教育,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一、古典诗歌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
  
  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能帮助学生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激发情感,净化心灵,从而实现知、情、意、行的高度统一。
  1、实施情感教育是青少年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教育不仅是文化知识的传递,还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情感教育。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文章指出:“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以智育人是重要的,但只是以智育人是不够的,还要重视以德育人、以理育人、以情育人。当前,要特别强调的是以情育人。”古典诗歌有着非常强烈的抒情性,引导学生领悟其中的情感,能够使他们形成丰富美好的情感,健康高尚的情操,最终形成健全人格。
  2、实施情感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标准将语文的性质定位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情感教育作为人文精神重要内容正突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特征。语文教材中的古典诗歌是实施情感教育极好的内容,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在情感教育方面相对于其它学科具有明显的优势,对学生健康情感的培养影响最大,重视情感教学才能真正体现新课改的精神。
  
  二、古典诗歌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主要内容
  
  教育的职责是要把真、善、美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灵,“真”主要通过理智情感的培养获得,“善”主要通过道德情感的培养获得,“美”主要通过审美情感的培养获得。
  (一)道德情感的培养。道德情感对人格的形成、人性的塑造起着很大的作用。孔子重视诗的道德情感的教育功能,他说:“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古诗的教学要发扬这一传统,充分体现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1、炽热的爱国情怀。教材中大量的爱国诗歌充分展示了我国历代诗人炽热的爱国情怀,内容也极其丰富,有对国家前途命运担忧的,如杜甫的《登高》,有表现保家卫国决心的,如王昌龄的《从军行》,有表现报国无门感伤的,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赤壁怀古》,等等。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杜甫、陆游、文天祥等如璀璨的星星照耀着中华大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耳熟能详的诗句是我们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的经典。
  2、深切的同情心。反映人民疾苦,关心百姓命运,是古诗的又一重要内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些诗句都凝聚着诗人对劳动人民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现在的青少年大多不知道生活的艰辛,不知道同情弱小。他们看不起进城务工的农民,看不起工作辛劳的清洁工,不同情残疾人……老师有义务引导他们学习古代诗人,带着一颗同情的心去爱周围的人,尤其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
  3、浓烈的亲情和乡情。亲情是人与人之间最真挚、最深厚的感情,浓浓的亲情既是对亲人的思念,又是对故土的眷恋。“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慈母博大的爱心与儿子的孝心交融,流传千古。“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把对弟弟的思念寄托在明月上唱出千古名句。现在很多独生子女从小过着众星捧月般的生活,对父母长辈的爱熟视无睹,他们有的对父母态度蛮横,有的向父母提出过分的要求。教师应在教学中联系实际生活,引导他们理解诗歌中那份浓浓的亲情,让古诗那独特的艺术魅力去感染他们,使他们学会关爱家人,热爱家乡。
  4、深厚的友情。表现友情的诗歌在古诗中占有很大比例,教材中有很多表现友情的作品。“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深切关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这任蜀州》)的亲切劝慰,这些无不表现出感人肺腑的真挚友情。中学生渴望友情,但并不清楚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再加上社会上存在着不良风气,交朋友往往带着很大的功利性。教师应在教学中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友谊观,让学生懂得真正的友谊是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而非互相利用。
  5、真挚的爱情。歌颂爱情是诗歌一个永恒的主题。对中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敏感而又想了解的话题。处理这类诗歌如果采取回避态度,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对学生的成长是不利的。现在的教材中选编了不少优秀的爱情诗。如《诗经》里的爱情诗、《孔雀东南飞》等。
  (二)理智情感的培养。对理想的执著,对生活的热爱,对社会的审视与批判等都属于理智情感的范畴。
  1、对理想的执著。奋发进取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古典诗歌中有着很好的体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身处恶劣的政治环境,对理想依然那么执著。“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的信念,让人们感受到诗人执著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这些诗歌能培养青少年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教师应很好地利用。
  2、对生活的热爱。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如何面对人生的挫折?我们可以从古典诗歌中找到答案。苏轼被贬黄州,依然吟诵出:“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乐观主义精神源于对理想的执著,对生活的热爱。现在的青少年生活在和平年代,没有什么坎坷曲折,这种生活环境可能使他们适应压力的能力不强,较难适应困难的环境,在遭受挫折时容易灰心丧气,一蹶不振。如果我们在古典诗歌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意志教育,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意识,培养他们笑对困难的乐观态度,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是大有裨益的。
  3、对社会的审视与批判。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是重视文学为现实服务。“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白居易通过卖炭翁的悲惨遭遇,深刻揭露了宫市扰民害民、宦官强取豪夺的野蛮行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晚唐的官僚贵族不仅不以国事为重,反而用这种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杜牧的感慨亦是对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三)审美情感的培养。审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美的特征的情感体验。诗歌是一种高品位的艺术,以其精练的语言,深邃的意境使人欣赏到千姿百态的美。
  1、感知形象美。各种艺术形式表现情感,都是将情感依附于形象之上,叶圣陶先生认为:“离开形象就没有文艺,离开对形象的感受,也就没有文艺的鉴赏。”古典诗歌中蕴涵着丰富的形象,教师在教学中要揭示出这些具体可感的形象,引导学生抓住语言,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大脑中构成生动的画面,形成学生独特的审美体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雄浑壮阔的图景,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境,在读者头脑中形成生动逼真的画面。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历,发挥想象,将诗歌中描绘的画面想象出来,再现“诗情画意”。
  2、品味语言美。文学作品都是通过语言塑造形象来表现情感的,诗歌是情感的艺术,更是语言的艺术。诗的语言美首先在于高度凝练,用极有限的字句和篇幅表现尽可能丰富的感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诗的语言美还体现在音乐美上,古典诗歌节奏鲜明、韵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具有抑扬顿挫的音韵之美。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对诗歌生动传神的语言进行品评鉴赏,从而产生一种审美的愉悦之情。
  3、领悟意境美。意境是作者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的物象互相融合而形成的能够让审美主体充分想象并产生美感的艺术境界。诗人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接触外界景物,并把自己的感情注入诗歌作品中。如张志和的《渔歌子》,前两句“西塞山前白鹭水,桃花流水鳜鱼肥”。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优美宁静和谐的自然景象;后两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在前两句的基础上自然地流露出诗人辞官归隐,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再如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面写景,实际寄寓了朋友离去后的无限惆怅之情。老师要带领学生领悟意境,体会到诗歌的“诗外之味”。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一定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而借助古典诗歌教学培养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品格,是情感教育的一条重要的途径。
  李文军,教师,现居江苏泗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