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关注人的生命是语文教学之本真

作者:徐林根




  语文教学的人文内蕴是关注人的生命。《语文课程标准》突出强调了语文教学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饱含了对人的生存状态、生命意识和生命价值的思索、理解与尊重。具有现代观念的语文教学,正以人的生命为本,根据人的生命的本性,给予生命独特的关怀和呵护,帮助生命力的正常发展,促进生命的完善与运动。
  
  一、语文教学本身包含了对人的生命的关注和思考。
  
  语文不是单纯的语言工具,语文之所以为语文是因为它更具有人文性。可以说,语文的灵魂就是人文性,而人文性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要义是生命意识。因此,真的语文,就是能以积淀着人类文明历史长河中可歌可泣的生命精华,来哺育和滋润人的生命的语文;就是能使人的生命更加灵动鲜活、更富人性、拥有魅力的语文。语文教学,是丰富人文精神、完善个性生命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对生命意识的感性体悟和对生命价值的理性思索,树立一种对生命的敬畏、无限热度和珍惜意识的教学过程。事实上,语文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承载着人类文化方方面面的思想,当然也承载着对人的生命的关注;语文教学因为语文学科自身的显著特点——语言文字的人性化、生命意识的符号化,更是浸润着对人的生命的无限关注。由此可见,无论语文还是语文教学,本身都自然地包含了对生命意识的重视与对一切生命存在、生存状态、生存环境和生命价值的思考与教育。
  语文教学是与关注人的生命相融合在一起的“生命化”教学。语文乃生命语文,语文饱含生命。语文的载体就是生命,语文载体所表现的内容富有生命和生命的气息,更重要的是它就是生命的表现形式。活灵活现的人物有生命,文中几乎每一个词、每一句话,它们那生命的旋律也在叮当作响。归纳起来说,语文是极富生命色彩、极富生命特质的语文,语文本身表现为一种对生命本质的追求和渴望。换句话说,语文的本质就是展示生命,展示每一个独特的生命特质。语文永远与生命同在。缺失生命的语文一定是枯燥无味的语文。而语文教学所面对的是一群有血有肉的生命个体,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现代语文教学应该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相互碰撞,应该是用生命来解释生命,用生命来补养生命,从而完善学生自我的生命历程。
  
  二、关注人的生命理应渗透于语文教学中,而且,对人的生命给予更多的关注更彰显出语文教学的人文魅力。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最为重要的生命因素。学生首先是人,人首先是一个生命体。生命存在,天赋人权。生命的宝贵无庸赘述,生命正因为宝贵而备受关注和呵护。任何一个学科都需关注人的生命,而关注最多的是语文,并一定得是语文。语文承担对人的生命给予更多的关注应该责无旁贷。换言之,对人的生命给予更高的关注,理应成为语文教学自觉承担的神圣职责。可以这么理解,对人的生命给予关注的更高程度,是语文与其他学科间的分水岭,是语文区别于其他学科的试金石。关注了人的生命的语文,才注重了人的语文素养的培养,语文才具有人文性,语文教学才有“语文味”。而且,关注的程度越高,语文的本性才越真,语文教学的人文魅力才正得以彰显出来。
  关注人的生命,关注人的生命成长、发展和生命质量的提升,是现代语文教学内容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人文关怀,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尊重学生个体的价值和情感体验,重视对学生生命的关怀;在教学内容上,我们强调语文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学生从语文学习中还应获得的文化修养,强化以生命的全面提升为核心的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教学正因为指涉人的心灵、关注人的生命,才使语文素养的落实显得更加具体。
  相反,漠视人的生命体验,忽略人的生命需求,甚至漠视人的生命存在,那是远离了人文的语文教学,是被扭曲了的语文教学。语文能力可能提高了,而生命教育和语文素养却淡化了。语文素养应该具有的内涵是人文素养。语文素养的淡化,那就意味着人文素养所包含的对生命的敬畏、对生命价值的呵护、对生命的丰富体悟的整体缺失。精神和语言一旦不能同构同生,人文精神一旦游离语文教学之外,语文教学必然失其本真,并衍生且最终暴露出许多问题,后果不堪设想。近几年,见诸报端的校园自杀和伤人事件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中学生生命最主要的杀手。为什么年轻的生命如此脆弱?为什么中学生视别人的生命如同草芥?从生命意识的角度看,这正是生命意识淡薄的表现,他们不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极易轻易处置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他们或把它作为逃避挫折的应对方式,或把它作为报复别人的手段、解决问题的办法,等等。造成当代中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除了社会的功利主义泛滥、中国传统文化对死亡的漠视和推崇等因素外,我们的学校教育也存在着很大的误区,而尤其是语文教学重知识灌输轻人文培养、重“素质”教育轻生命教育,没有切实承担起理应成为自觉承担的“关注人的生命”这一神圣职责。2006年杭州中考作文话题“成功的秘诀”,其引文是著名导演张艺谋成功背后的故事——张导演18岁时迷上摄影,可在当时却无钱购买照相机,他瞒着家人,偷偷跑到城里去卖血,一连去了5个月,终于攒够钱买了一架照相机,并凭着那架照相机给他带来的艺术积累,考入了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如果说“要成功必须不断挑战逆境”还可从中抽取或提炼的话,那“买血,一连去了5个月”却实在“是对生命的漠视与戕害”。诸如此类自毁生命或毁人生命、无视自身或他人生命意识的现象,正需要语文教学作深刻的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在重视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是否保持了语文的人文价值和人文内涵?是否关注了人的生命存在和生命状态、对生命激情的需要、对生命情调的追求和对生命价值的取向?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将“渺小的生命虚化成一种伟大的教唆”。语文教学必须复兴、回归和高扬人文关怀,语文教学的本真归根结蒂还要回到“关注人的生命”这一点上。
  
  三、语文教学本真的内涵就是使学生认识生命,并引导他们领悟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爱惜生命,建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一)树立生命本位的思想。
  生命只有一次。人最宝贵的莫过于生命。生命短暂而且本质十分脆弱,可这样短暂而又十分脆弱的生命却又单单属于“我”的,它独一无二,与众不同。正是因为生命的唯一和神圣,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因此而善待生命。法国哲学家蒙田认为,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恩赐,它是优越无比的。自然又经过多少亿年的时间才哺育出生命,生命又经过多少亿年的进化才出现人类,所以,我们对生命应有一种感恩的态度,应树立生命本位的思想。离开了人的生命,什么都无从企及。
  当代中学生受成人世界的熏染,把追逐金钱财富和名誉地位、追求刺激和享受作为人生的幸福,这样只会离幸福越来越远。这样把生命的手段当作生命本位的本末倒置的做法,就会使人陷入深深的精神迷惘和生命危机之中。长期下去,就会怀疑生命的意义与生命价值,甚至轻视或放弃生命。
  语文教学就是要纠正这些错误的生命态度。要让学生感知到生命的存在是第一位的,是人的生命创了一切艺术和文明。人的喜怒哀乐等情感、忠孝礼义等道德,都是生命的一部分。离开了生命谈爱国爱民、孝敬父母,只能是一句空话。自读课文《秋天的怀念》中,二十岁就残废了双腿的史铁生,从自杀的阴影中走出来,从生生不息的自然中获得了感悟,母亲去世后,要和自己的妹妹“好好儿活下去了”,这是对母亲最好的悼念,是对母亲最好的报答,是对孝顺最准确的诠释。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