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也谈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作者:郭国庆




  学语文,一要“实”,二要“活”,三要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内驱力。教师教好语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诱之以趣,是成功的经验之谈,学生学好语文,必须对语文学习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如何发掘语文本身的趣味性,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笔者力图在本文中作一点有益的探索和同行共勉。
  
  一、对比激趣。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对一些字词的教学如果直接采用教师板书、教读、学生识记的方式进行教学。往往效果不佳,原因是学生是处于一种被动的识记状态,没有发挥自己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于是笔者就尝式进行了以下的教学:
  1、容易读错字的对比教学,通过此种对比,学生化被动为主观,因为在其意识里极有可能认为此字读此音,怎会是其它音呢?这样一比较识记,学生就有新感觉,当然兴趣也就由然而生了。
  如陕隘(ài ) 迸裂(bèng)玷(diàn)污
  地壳(qiào) 荼毒(tú)对峙(zhì)
  以上几字,在平常学习中,学生容易误读为yì、bìng zhān、kè、chá、shì在教学中。笔者进行了比较教学,学生自然地识记住了,况且还觉得蛮有味道。
  2、同样,学习中常用但容易写错的字也可如此进行教学,如(括号内为错字)
  再接再(励)历 脍炙(灸)人口 谈笑风生(声)
  礼尚(上)往来 可见一斑(般) 一鼓(股)作气
  这里就不再一一举例。
  
  二、以文本为依据,巧设问题激趣。
  
  在执教课文《从白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可依据文本巧设疑问如下:鲁迅笔名的意义是什么?“三味书屋”中“三味”是什么意思?通过这样巧设问句,同学们学习的兴趣自然也就应运而生。依此类推,执教老舍《济南的冬天》可以巧设问句如下:老舍为可取名为“舍”,《济南的冬天》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执教《〈呐诚〉自序》时可巧设问句如下:《〈呐喊〉自序》写了几个梦?为什么这些梦都破灭了?“呐喊”是什么意思?
  通过诸如此类的巧设问句,会使学生在接触文本后,增加对文本的亲切感,当然对将要进行的文本学习就增加了兴趣,便于对文本的理解。
  
  三、教学中的情感牵引,调动学生情感共鸣是提升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一种重要举措。
  
  笔者最近进行《我与地坛》教学时,抓住了这一点,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为文本中作者对地坛有一种浓厚的感情,相当的敬重,作者与母亲又有一种至深至醇的感情,抓住这一点,在教学中让它从文本里剥离出来,让学生体会,从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于是我采用了这样的步骤组织了教学。首先是蓄势,也就是说,通过引用一系列的资料全面介绍史铁生,让学生充分了解作者,对作者最终有这样的生活质量产生敬佩心理。其次是暴发,教师作适当牵引,然后从文中剥离出一些感人肺腑的话语,并对这些话语进行研读,研读过程中尽量调动学生的情感,达到了与文中作者的情感共鸣,让学生真正的走进作者,走进文本。
  最后,我布置学生给史老先生写了一封信,有学生竟然在信中说到:“读这么多年的书,我还是第一次为文章而流泪”。由此可见,泪都来了,更何况情呢。因此笔者认为,深刻理解作者含在文本里的深厚感情,从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一个重举措。
  
  四、搞好语文课外活动,也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采用此种方式,我们可以在进行单元教学以后,结合单元要求进行此类活动。
  人教版高级中学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为中外现当代诗歌单元,教学任务完成以后,可结合学生实际举行诗歌朗读,学生可借教室这一片天地朗颂自己写的诗歌或自己喜欢的诗歌,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又何愁语文学习兴趣得不到提高呢?
  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造就,它需要我们做老师的细心、耐心、关心,只要我们这样做了,总有一天我们会取得预想的效果。
  郭国庆,教师,现居贵州西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