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珍珠鸟》教学片段及教后反思
作者:陆 瑾
片段一:
师:本文以富有情感的语言为我们展示了一幅人与鸟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把你认为最美好、印象最深刻的画面描述出来。
生1: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投进窗帘,一只极小的珍珠鸟安然地睡在人的肩头,不在乎外界的风吹草动,显得格外恬静与温馨。生2:“我”在书桌上写着文章,小珍珠鸟飞到桌上啄着我的笔尖,而“我”生怕惊扰它,纹丝不动,小鸟边啄边看着我,像是与“我”开玩笑似的。这一情景,我印象最深刻。生3:在绿色的垂蔓中,雏鸟窜进窜出,那活泼的形象,真惹人喜爱。生4:小珍珠鸟在外玩耍,大鸟儿在笼里呼唤一下,小鸟心领神会,箭一般地飞了进去。
反思之一:
在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印象最深刻的画面,实际上是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第一步。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回答了老师提出的问题,虽然描述的语言不那么多彩,但于平实中体现了阅读时的精心,表达中的细心。
片段二:
师:文中诗一般的美好境界,来自“我”的努力营建。请同学们细读课文,看看“我”为珍珠鸟做了些什么?
生1:“我把这对鸟儿放在一个用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子里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舒适而温暖的巢。”生2:“我把它挂在窗前……”生3:“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生4:“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扰它。”师:既然如此,那么这些举动表现了“我”怎样的心境?生1:有爱心。生2:有耐心。生3:喜欢小鸟。师:是啊,文中的“我”是一个爱鸟有情的人。
反思之二:
之所以提出“我”为珍珠鸟做了些什么,是为了让学生细读课文后,明白“我”是一个爱鸟有情的人。正因为“我”爱鸟有情,所以珍珠鸟才逐步挨近主人,亲近主人。这是珍珠鸟“信赖”主人的外因。设计这一教学环节,目的是为下文揭示题旨架桥铺路。
片段三:
师:正是因为作者富于爱心,所以作者笔下的珍珠鸟也显得更加可爱。让我们品味一下描写珍珠鸟动作、神态的语句,看看这些句子融入作者怎样的感情?
生1:“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这里,写出了小珍珠鸟外形的可爱。生2:“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晃动……”这里的动词写出了小珍珠鸟的淘气、欢快和自由的特点。生3:“它先是离我较远……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写出了小鸟和“我”亲近的情感。师:这里写得确实很妙。作者将人的性灵赋予给了珍珠鸟,写出了人与鸟的亲密接触,充满爱意。尤其是动作描写,如先“挨近”、再“蹦”、再“俯下头喝茶”、“偏过脸瞧瞧”,既写出了亲近的过程,又突出了珍珠鸟淘气的特点。对此,作者观察入微,描写细腻贴切。
反思之三:
信赖与和谐相辅相成。小珍珠鸟之所以能在主人屋内自由自在地活动,是因为主人营造了一个和谐相处的环境。通过品读,加强情感体验,不失为阅读的一种策略。
片段之四:
师:作者因为观察有序,所以才写出了珍珠鸟的众多可爱之处。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对小动物往往也关怀备至。既然这样,那么好朋友送你一对珍珠鸟,或者其他小动物,按你的性格和习惯,你会怎样对待呢?
生1:我喜欢小鸟,会与作品中的“我”一样去关爱它。生2:养一阵子,我会懒得给它喂食,交给父母帮忙。生3:喂养几天,放了它,给它自由。生4:有些鸟是养不活的,因为它的活动环境是大自然。有一次,鸟被我关在竹笼里,反而失去了生命。我还哭了一场。生5:我不喜欢喂养小动物,因为饲养小动物会耽误我的学习时间……师:看来,各有情趣。喂养小动物,既要有爱心,又要有耐心。应该说,这是一种复杂的情感。
反思之四:
贴近生活,拓展思维,用生活中的经历去丰富文本内容,以激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虽然看法各不同,但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同学们对事物的认识。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投石激浪的同时,要注意放得开、收得拢,开合有度。这样,才不至于“跑题”。
片段五:
师:说到这儿,老师想起一个小故事。听说弘一大师李淑同有一个习惯,每次落座时,总要把他那把旧藤椅摇几下,朋友说:“椅子挺结实,不会垮。”大师却说:“不是担心椅子垮,而是让椅子上下那些小生灵有逃生的机会。”从某种意义上说,生命无所谓高贵与卑贱,均是大自然之子。对于生命,我们应有一份尊重,应给予信赖。这样,世界才会多一份温馨。所以,文章结尾得出这样的结论,同学们一起来读。生(齐):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师:作品原来的结尾是——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试做比较,编者的改动妙在哪里?生1:课文中的结尾是一个反问句,原文结尾是一个陈述句。生2:原文中的结尾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改动后的句子留给我们的是一种不尽的思考。生3:原文结尾中,“往往”是“常常”的意思。说“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个判断离生活实际较远。与其如此,不如说“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这是说有这种可能性,但没有这种必然性。师:同学们对结句作了大胆地分析,言之有理。大家对“信赖”及如何营造“信赖”的氛围有没有更多的理解呢?生:信赖,需要我们付出自己的努力。师:好,你的意见是:信赖,不仅要心动,还要行动。生1:信赖,需要彼此关爱。只有一方面付出是不行的,要双方努力。生2:信赖,需要尊重,需要宽容。如若斤斤计较,那就双方无法信赖。生3:信赖,是友好的桥梁。生4:营造温馨美好的氛围,要靠信赖。师:这堂课,同学们收获真不小。我们也学着用格言警句式的一句话为我们的课作个结尾。生1:信赖,是心贴心的交流。生2:信赖,是通向友好的桥梁。生3:信赖,能营造家庭的温馨。生4:信赖,能营造世界的和谐……师:同学们对信赖的认识全面而深刻。思维不仅有一定的广度,而且有一定的深度。课后,将这些名言进一步历练,编一期班报。
反思之五:
抓住关键重锤敲,是阅读教学的又一策略。对文章结句的评析,以及用一句话为课堂作结,都集中体现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中,学生畅所欲言,表现出敢与名家挑战的勇气,这点精神是难能可贵的。整堂课,学生思维活跃,体现出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等特点,这正是新课标所倡导的。
陆瑾,教师,现居江苏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