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赏析

作者:王永杰




  凯瑟琳·安·波特是20世纪上半叶美国的一位成就卓著的女作家。她擅长写短篇小说,每每能将素材、主题、结构和风格融为一体,是个出色的文体家。她一生创作的小说虽然为数不多,但篇篇强劲有力,风格独特,寓意深远,给予人们诸多思想启迪。《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写的是女主人公韦瑟罗尔死亡的故事,生动刻画了老妇人韦瑟罗尔奶奶临终前的悲愤心情。她一辈子虔诚的信仰宗教,但是两次遭到遗弃:第一次是被她的未婚夫。而第二次却是她笃信的上帝。上帝没有显灵,把她从死亡的深渊中救出来。她终于含恨离开了人世。这里波特把老妇人的死写成第二次骗婚。她躺在临终床上苦苦地等待,其复杂的心态跃然纸上。小说基本体现了作者对小说艺术进行的试验和创新。波特把“意识流”这一手法进一步运用到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探索上。作者巧妙地将现在与过去交错起来,使整个叙述置于一种真实的与虚伪的、活着的与死去的混杂的氛围中,从而戏剧性地展现出现实生活中“文明秩序”和混乱现实间的种种冲突。整篇故事的情节几乎都是在老妇人的脑子里展开的。她已经时而昏迷,时而清醒,奄奄一息,处于弥留之际。波特正是凭着一种娴熟的技巧,将回忆和现实交叉反映,让读者自己去撩开虚幻的雾纱并在阅读中体验和感悟人生的真谛,颇有艺术感染力:
  亮光在她闭着的眼睑上闪烁,一阵深沉的轰隆声把她惊醒。科妮莉亚,是闪电吗?我听到了雷声。马上要下暴雨了。把所有的窗子都关上。把孩子们唤来。……一定要有生命的东西。她对自己的思想没完没了地转悠感到非常惊奇。……啊,亲爱的主,千万要等一等。我打算把那40英亩地安排一下,吉米不需要它;可莉迪亚和她那个不中用的丈夫今后过日子会需要的。
  人的心理活动和被外表掩盖着的复杂内心世界往往是最难以捉摸的,但波特运用意识流手法恰到好处地描绘了韦瑟罗尔奶奶深邃奥秘的潜意识情感世界。这里既有她的痛苦和遗憾,也有她对爱的渴望、对生活的理解和对上帝的失望。她痛苦,因为60年后她仍不知为什么当初乔治新婚之夜离她而去,被人抛弃带给她的痛楚是永久性的、也是令人难以置信的。60年来她祈祷着忘却他,可在弥留之际她又改变了主意因而有了更多的遗憾。她渴望爱情,但丈夫约翰英年早逝。她只好守寡一生,独自担负起养育儿女的责任。她把自己全部的爱倾注到儿女们身上。她生活富裕,儿孙满堂,但内心深处始终潜隐着失意和遗憾。她一直没有忘记60年前那美好的结婚蛋糕连碰也没碰就被扔掉的情形。这在她的心目中无疑是生命的浪费。她为之痛惜,也更加珍惜生命。为此,她不断祈求神灵保佑。然而那个“万能”的上帝竟也一次次使她失望,连灾难降临时,也未能给她丝毫启示,因上帝是冷漠的,不存在的。这些是老奶奶一生不愿意也无法与他人交流的内心秘密。在他人看来,她是个坚强能干的成功者,是“文明秩序”的代表,思念一个曾抛弃她的人是不合乎常理的,这样做会入地狱;而对上帝的怀疑更是一种心灵的罪孽。波特通过意识流手法自然地将老奶奶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暴露无遗,使她的人物性格更真实、更完整,从而让读者明白在男性为所欲为的现代社会中女性生存之艰难。然而令人赞叹的是老奶奶承受住了生活中的一切风暴,表现了她个性中的坚强能力。她临终时顿悟:她一生中她全靠她自己的努力、自己内在的力量和坚忍不拔,战胜了一切磨难包括上帝的冷漠。如今死神召唤,再留恋也无济于事,于是她就坦然地接受现实:
  又不见奇迹。房间里也没有新郎和教士。她已记不得任何其他的悲伤,因为这个巨大的痛苦已把一切的悲伤给淹没了。啊,不!没有比这更狠心的事了——我永远不会原谅的。她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把身子一伸吹熄了那盏灯。
  这样写不仅可以烘托老奶奶坚韧的意志和性格特征,而且还大大拓宽了作品的内涵,可以说这是波特的一篇具有思想深度的作品,基本奠定了其作为短篇小说大师的地位。
  王永杰,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高师班研究生。